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这非常重要
孙佳音
  孙佳音

  “我们有合理怀疑的权利,这在我们的社会里是一种巨大的保护措施。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宣布一个人有罪,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这非常重要。”电影《十二公民》上映第一天,我穿过瓢泼大雨,特地去看。只这句台词,便已觉得值回票价,和一身湿透。更何况作为一部电影,它还有精巧的推拉摇移跟、十二个话剧演员的精湛表演,以及一个年轻导演温柔的情怀。

  “你还是看原版吧”,在朋友圈抄下开篇那句话,就有朋友指点。好奇心使然,周末在家翻找出1957年美国版和2012年俄罗斯版电影,细细打量。故事大体相同,都讲了一个男孩被指控谋杀父亲,目击者和凶器均已呈堂,铁证如山,但此案陪审团要讨论得出一致的意见,才能正式结案。于是,一个坚持“怀疑的权利”的公民逐一说服另外十一个。这期间,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陪审员们,呈现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巨大冲突。张力十足,高潮迭起。

  结构相似,故事很像,甚至连道具的处理方式都有点雷同。比如关于凶器,区别无非是“两个街区外花了六美元”、“刀具专卖店”和“网上用了66块钱”。但我仍然觉得,徐昂导演的这一版本非常出色。没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也没有性情暴躁的老警察,自然也没有车臣问题的宏大背景;但有饱受地域歧视的河南籍保安,有找了年轻女友的房地产开发商,有1957年被冤成右派的孤寡老人,有中国社会最现实的种种现实。

  “陪审员”里,还有一个被“冤判八年”最终获释的人,他的沉默他的爆发,都让我在放映厅的黑暗里想起念斌,想起念斌姐姐在他去年获释后的眼泪。她说:“造成一起冤假错案可能只因为一个派出所,但要推翻,却可能要举全国之力。”

  有人抱怨导演叙事过于“浅尝辄止”,有群像无具像;也有人质疑将“陪审团”嫁接在“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补考的模拟法庭”上,稍显生硬。但我仍以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大声告诉公众,“我们有合理怀疑的权利”,只要想想念斌曾四次被判死刑,就知道,这非常重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1版:旅游资讯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旅游资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广告
文物保护点,保护认真点
旅游日还是 梦游日?
修养是一枚照自己的镜子
这非常重要
律师遭殴众人喝彩令人心寒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这非常重要 2015-05-19 2 2015年05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