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东宝兴路125弄1号、2号、3号3幢建筑,以及东宝兴路123弄10号2幢建筑,是世界上第一个日军慰安所遗址,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侵华日军“慰安所”,当年名叫“大一沙龙”。
遗址靠近热闹的四川北路。走进125弄,映入眼帘的,是3幢红色外墙的西式楼房,同行的上海市政协委员、新民晚报记者俞亮鑫向我们介绍,这里从1932年起,就成为了日本海军的特别慰安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一直呼吁,上海应该保护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日军慰安所遗址,并像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样,建成纪念馆。目前,这一遗址已被列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报告书,并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海军指定慰安所”
日军占领中国领土后爆发大规模灭绝人性的强奸罪行。在国际谴责和日益严重的性病面前,日军高层推出慰安妇制度。“大一沙龙”是1932年开设的海军指定慰安所。1931年11月,日本海军为了给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提供性服务,在虹口选择一批日本妓院作为其海军的特别慰安所,其中就有“大一沙龙”。到1932年,在上海开业的日海军慰安所共达17家。这17家慰安所有艺妓279人、“慰安妇”163人。在战争中后期,“大一沙龙”中不仅有强抓来的日本、朝鲜女人,也有不少中国女人,均遭受日军的性奴役。
最初“大一沙龙”只有日籍“慰安妇”六七人,由于这里地处北四川路(现四川北路)旁,是日本海军陆战队集中之地,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指定该处为“海军特别慰安所”,海军陆战队员相约而来,生意十分兴隆。于是又从日本国内弄来20名少女,并逐渐吞并了后面的两幢住房(今125弄2号、3号),还购置了用来接送客人的汽车,在路对面设立了停车库(东宝兴路120、122、124号,现在已经拆毁),形成一个规模颇大的慰安所。
避孕套成“战略物资”
“大一沙龙”的房间式样都是日本和式,里面陈设十分简单,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房门上写着编号,并钉有插“慰安妇”名字的金属牌。木墙上开了一扇50厘米高、30厘米宽的木窗,窗上有6块玻璃,下面的4块是磨砂玻璃,外边不能轻易窥探屋内的情况。
日军慰安妇每周须经日本军医的身体检查,确认是否患有性病。买票进入慰安所的日军官兵被强制使用避孕套,一时间避孕套竟成为“战略物资”运至中国。
上海慰安所数量最多
日海军率先开始的慰安制度由此在中国推广开来。1938年1月13日,由上海派遣军东兵站司令部管理的位于上海东北角的“杨家宅娱乐所”开业了。104名强征的日本和朝鲜少女成为杨家宅慰安所的第一批慰安妇。从那以后,源源不断的外籍女子被迫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日军在上海的慰安所,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经营者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日军直营,另一种是日侨、朝鲜侨民经营,还有一种是汉奸经营。据苏智良教授统计,上海有史料或证人证明的慰安所有149家,上海可以说是日军“慰安妇”制度最复杂、慰安所数量最多的城市。
呼吁原址建立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前后,日军意识到其在华的作战势必长期而艰苦,他们开始变本加厉地在各地建立慰安所。日军的慰安所遍及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海南、台湾和香港等地。
在人数上,中国20万妇女被强抓充当慰安妇,是日军慰安妇最主要的来源;在时间上,日军在上海建立了世界第一家慰安所,上海慰安所持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可以说,中国妇女是日军慰安制度最严重的受害人群。
“上海作为日军罪恶的‘慰安妇’制度发源地,保护‘大一沙龙’慰安所遗址并建成纪念馆,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苏智良教授指出,目前这一建筑群的5幢房屋完好,且还保存着慰安所时代的富士山木雕、“大一沙龙”慰安所广告等,证据翔实充分,完全有理由申请成为世界警示性文化遗产。近年来,这一遗址已引起国际人士关注,美国、日本、朝鲜、以色列、加拿大等多国外交官、历史学家都闻讯前往参观。
苏智良建议将其址保存并建立中国“慰安妇”纪念馆,集中展示全上海和全国的慰安妇有关的历史文物和大量资料、图片文字,以警示后人勿忘历史。如近期建成纪念馆有一定困难,可先考虑在遗址立碑,将这段历史记录详细记录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