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友直的气愤
林明杰
  □ 林明杰

  贺友直先生一向乐观豁达,这次却气愤了,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两张原稿吗?

  曾经看到报道某“大收藏家”,他巨大的仓库里存放着来自于出版社的大量“处理品”:版画、连环画原稿、作家手稿、照片等等。也曾多次在古玩集市、拍卖会里见到过画在出版社专用笺上的插图、连环画、漫画等。

  除了画家、作家手稿在出版社大量流失,据一位连环画收藏家透露,品相最好、最珍稀的小人书也有不少是从出版社库房里流出来的。这个现象中,除了少数可能存在非法获取的因素,更多可能由于“管理制度转型”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或不把资料流失当回事儿,或档案管理存在制度疏漏。

  对作家、画家原稿的尊重,在世界上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上世纪50年代,法国漫画家弗朗坎创作的漫画《犀牛角》被出版社遗失了大部分插图原稿,于是他决定向出版社收回以往全部的手稿。然而,拿回来的手稿大多污损残破。此事暴露出法国出版社对作家、漫画家的手稿缺乏应有的尊重。“弗朗坎事件”推动了作者对原稿权利的维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收藏热的兴起是我国出版社大量原稿流失的诱因,但同时也促使社会认识到原稿价值和建立相关法规的重要性。贺友直先生的气愤并非他斤斤计较,他曾慷慨地将大量连环画原稿捐赠给国家,他气愤的是对作者原稿权利的不尊重。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本市出版业应该以此为契机,好好查查家底,公开账目。有多少作者原稿,如果应该归还作者或其继承人的,就应该爽爽气气地依法归还;如果属于出版社所有的,那么出于对作者的尊重和对国有资产的重视,也应该好好保护。但这种保护不应该各自为政,尘封库房,以致连原作者想借展其原稿的要求都不肯答应。

  如果有一天,我们这些国有出版社联合起来,建立类似博物馆、文献馆的机制,让这些原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那该多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申城社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04版:百姓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06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8版:彩票世界/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大购网专版
   第B12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金市汇市
   第B14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家装专版
   第B16版:家装之窗
连环画教授为何“憋屈”签章
贺友直的气愤
“手稿风波”案例
画家追讨原作有无法律依据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7贺友直的气愤 2015-05-22 2 2015年05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