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寥若晨星
设立“中国模式日”无疑颇有意义。在我国荧屏上拼得热火朝天的综艺节目、真人秀,大多都是从海外引进的,完全属于自己原创性的节目寥若晨星。世熙传媒董事长刘熙晨说,中国电视行业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创造自己的模式。
就连本届上海电视节新设的综艺节目评奖中,真人秀大多是从外国引进的节目,如观众熟悉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妈妈咪呀》《爸爸回来了》《花儿与少年》均能看到韩国版的影子。《中国好声音》虽然风靡一时但也引进自荷兰,来自荷兰的还有《我为歌狂》。《最强大脑》引进自德国,《中国梦之声》引进自美国,有些节目虽对外号称是原创,却让网友们质疑这是在克隆别人,有抄袭之嫌。在真人秀中,只有《中国好歌曲》《笑傲江湖》等少数节目属于中国自己原创。
引进难以为继
自《中国达人秀》开创了国内综艺节目“引进版权”的先河,引进这股热潮已持续整整5年,在外国优秀模式带动下,我国综艺节目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中国播出的节目模式总数达63档,当年新引进节目模式就达35档……据悉,这三四年间,由于疯狂争购外国模式,其价格在我国猛增了数十倍,出现了价格“虚高”现象。
一些电视界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电视节目“一窝蜂”引进海外版权,其实已走到尽头,目前是到了认真考虑如何研发中国原创节目并推出模式的关口了。近5年中,我国各地纷纷争购海外模式,几乎用尽了国际电视业花30年研发的所有成功模式。由于研发需要时间,有些海外节目模式盲目引进其实也不适合中国观众,反响平平、收视惨淡的现象屡见不鲜。
期盼中国模式
大量事实证明,只有体现中国创意、拥有中国元素的电视节目才更“接地气”,才会最终真正赢得中国观众。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讲啦》《笑傲江湖》等原创节目的成功无不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原创模式《中国好歌曲》甚至被英、美等国买断版权。与会专家指出,原创不等于模式,中国原创节目必须走出去被外国复制,这才能称为中国模式。这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但中国电视节目总有一天会扔掉“洋拐杖”自己走路,不再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上海电视节特设“中国模式日”,就预示着中国正从对全球模式引进的“一窝蜂”,渐渐向自己的原创模式之路进发。全球名列前茅的十余家大型模式制作与发行公司纷纷参与“中国模式日”,证明他们充满了对中国节目和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并寻求着和中国同行合作机遇。
上海电视节市场部总监杨乐乐认为:“随着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中国正在成为继英国、荷兰、美国、以色列之后的模式产业新星,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原创节目的诞生,下一个现象级节目一定会出现在中国,中国模式日将为中国电视原创者提供一个国际化视野。”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