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是因为他不高考了;不高考,是因为他参加了“洋高考”。
我们这代人,是高考改变了命运。而我们的下一代,其实并不需要通过高考改变什么,这是他们的幸运。当然,他们仍然需要努力求学、升学。儿子高一时,带他去美国转了转。他很快喜欢上了那里。一项重大的人生选择,就这样通过一次旅行决定了。
儿子中考考得出色,进了一所名校,但有留学计划的同学并不像上外附中那么多。因此,儿子在接下来准备“洋高考”的岁月里,蛮孤独的。他需要应付学校的功课、考试,还要准备洋高考,两条线作战,既辛苦又浪费。
两条线作战,其实只能顾一头。既然决定留美,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洋高考上。可是,在作出决策时,我们几乎对洋高考一无所知。一切从头学起。
“洋高考”和中国高考的区别,有不少似乎是常识:比如人家可以一考再考,选好的那个成绩报;比如人家可以同时报很多学校,也可能同时录取好几所学校,真的叫双向选择;再比如人家大学不完全看高考成绩,还要看平时表现看素质看能力……
我觉得洋高考跟中国高考相比起来,最大的区别就是充满不确定。参加中国高考,唯一未知的,是考生能不能如愿考出好成绩,其他是很确定的。至少,只要你考到了分数线,心仪的大学就会录取你。但美国的大学,却不是这样,SAT考了满分,照样会被名校拒绝,甚至,连普通大学也不要你,因为你分数太高,对方觉得你肯定是拿他当“备胎”。在那样巨大的不确定面前,人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很无助的。
于是,一个叫做留学中介的东西应运而生。是的,我们也斥巨资,请了中介。要问我这钱花得值不值,我想说,这是周瑜打黄盖,谈不上值不值。当我对留学一无所知时,我不找中介找谁?如果我有第二个孩子要留学,经验丰富的我肯定不再找中介了。当然,人生没有如果。
留美,考SAT是一项浩大工程,浩大得超过了此前的想象。其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内地没有考点,于是,我们不得不陪着儿子,转战香港、澳门、台湾,甚至东京。考个大学如此费钱费时费力,也是天下少有。儿子这一届,又摊上SAT东亚考场集体作弊事件,美国方面数次推迟发布成绩,使得我们不得不一再加考。那时候,传言满天飞,我们几乎已经作好了推迟一年申请学校的最坏打算。洋高考的这种不确定性,是相当让人抓狂的。还好,最后我们运气不错,结果也不错。
SAT的另一个浩大之处,就是香港的那个著名考场,俗称“万人坑”。当一个人跟上万竞争者在同一个考场里考试,这种滋味,不亲身经历,怕是难以体会的。
看着儿子的背影淹没在茫茫人海里,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让他去留学?最让我释然的答案是: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美国的大学虽然好,但是儿子能适应吗?去国离家的孤独生活,真的能让儿子迅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男人吗?
一切都不确定。然而,不确定,不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吗?申迪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