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浦东新区第三届“十佳”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评选中,2013年度“最可爱的泥城人”祝引娟的故事引起了记者的关注。祝引娟与鹰英这段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佳话还要从10年前说起。
领“女儿”回家
10年前,敬老院护工祝引娟见到了一对刚进院的老夫妻,他们的儿子在外打工,已经离异的前儿媳是智力残疾人,15岁的智障孙女鹰英就交给他们抚养。爷爷奶奶住进敬老院后,家中只剩下两个叔叔。祝引娟有些不放心,上门探望。
第一次见到鹰英,祝引娟记忆犹新:“鹰英比同龄人瘦小很多,穿得也很破旧,她只是默默看了我一眼,对外界似乎没有什么反应。”见过几次面以后,鹰英显然很喜欢她,远远看见就会雀跃地跳起来。
征得院长和老人同意,祝引娟把女孩领回了敬老院,又帮她申请补助,申领残疾人证,让她有了一个温暖的小窝。
工作时间,祝引娟拜托其他人用扑克牌教鹰英认数字,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工作之余,祝引娟无微不至地关心她。鹰英第一次来月经时,十分害怕,祝引娟慢慢向她解释,买来卫生巾教她使用。
送“女儿”出嫁
自从离开敬老院,祝引娟一直张罗着帮这个小女儿找归宿,先后介绍了好几个男孩。2012年,鹰英相中了一个,祝引娟专门到他家附近打听情况。第一次见面,祝引娟语重心长地叮嘱小伙子:“鹰英虽然不是我生的,但我要关心到底的。”她还说,哪怕他们住得再远,“只要走得动,我一直会去照顾鹰英的。”
鹰英结婚后,隔三差五,祝引娟总会打电话到鹰英婆家,问问亲家一家好不好,“女儿”最近表现乖不乖。前不久,鹰英喜欢上了打电脑游戏,有时会忘记做家务,祝引娟总是找机会提醒她。到了节假日,祝引娟也经常带着吃的用的上门去探望女儿一家,与“女婿”谈心,希望鹰英能有个好的归宿,这样,自己也就放心了。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