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5年06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端午安康
曹 刚
  曹 刚

  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囊、挂艾草、喝雄黄……你知道几个端午习俗?今年又做了哪些?除了“纪念屈原”之外,能解释清楚这些习俗的人,恐怕不多。相比之下,对韩国“剽窃”行为愤愤不平的人,可能更多,理由是他们早在2005年就将端午节“抢”去申遗,居然还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十年来,各版本“神马都是韩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李白、孔子、西施、西游记、发明汉字……

  事实并非如此,基本都是误会。韩国申遗成功的,是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节迥异,包含丰富的祭祀活动:巫祭、假面戏、农乐竞赛、民谣竞唱、拔河、摔跤、射箭、荡秋千等,每年吸引百万游客涌向江陵,感受端午文化。和屈原或粽子,浑身不搭界。

  曾有媒体报道,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金秉德”认为“李白是韩国人”,经核实,此人纯属虚构;“金秉德”的同事“朴正秀”声称“韩国发明汉字”,同样查无此人;《西游记》起源于韩国的说法,经多家媒体转载后发酵,最终证实源于一篇匿名网帖;还有关于“孔子、西施是韩国人”的报道,都是假新闻。

  有趣的是,呵斥邻邦“抢劫”西游记的,多半没读过原著;怒骂端午节被“剽窃”的,很可能对自家习俗一知半解,更没兴趣了解别人有哪些祭礼。对别国虐我文化的臆想,和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漠视,就像双生花,矛盾而统一地开在许多人的心田。

  其实6年前,端午节已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包括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苏州端午习俗。端午节没丢,还是咱们的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有些优秀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不是别人抢去的,而是我们自己不珍惜。近几天,“不祝快乐,改送安康”的段子在网上疯转,让很多人第一次关注到端午的本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大家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理解和传承经典文化上,就不用杞人忧天般总担心别人来抢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民生速递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武汉会战
   第A09版:武汉会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资讯/市场之窗
知“理论上一定会坍塌”却无动于衷?
别了,松下东芝!
实名不实
端午安康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端午安康 2015-06-22 2 2015年06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