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故宫今后将扩大文物的展示区,将职工办公区外迁到“红墙”外;扩大故宫周边的缓冲区和“限高”范围。同时明确将继续加强故宫限流,并将其列入规划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规划的总体目标不仅是眼下的利用与保护,而是着眼于“世代传承”。
腾退古建对外开放
故宫拥有3个第一:—年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创世界博物馆第一;180余万件珍玩古董的馆藏数量,世界第一;1500余名职工的管理规模,堪称世界博物馆之最。单霁翔说:“编制规划就是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让故宫有序发展。”
单霁翔介绍,故宫将疏解约半数办公人员出宫,红墙内除保留必要的安全保卫和有关业务部门外,逐步外迁其他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研究部门。此举将腾退宫内大约5.1万平方米的用房,相当于28%的古建将清空,有望对外开放。单霁翔说:“规划从2012年启动制定,当时的目标是故宫80%实现开放,但是现在我们认为可以扩大到82%。”
88.3%面积不许建新
目前故宫内有9300余间古建和约9000件现代建筑,今后,每个房间都会有编号和保护级别。按照初步测量,93.67公顷为重点保护区,相当于88.3%的宫内面积不能建新,不许随意动土。还有大约12.42公顷为一般保护区,这些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附属设施,基本都位于东西两侧宫墙附近。
这些院落得到有效保护后,将成为宫廷文化展示的窗口。“故宫建筑本身就是最精美的展品,除了文物展览外,一些区域将恢复成明清原状,展现各种皇家生活场景。这些也是观众最感兴趣的。”单霁翔透露,故宫还将新建北院区,弥补宫内不宜动土建新的不足,满足博物馆的参观和科研需求。
扩容至1463公顷
根据规划,保护对象被明确为紫禁城、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和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5处明清皇家建筑群中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算上缓冲区,这处世界文化遗产地范围首次扩大到1463公顷。
“2003年开始制定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2003-2020年)》,当时的建控范围就是贴着紫禁城绕了一小圈。如今已经过去11年,大高玄殿等重归故宫,建控范围也首次扩大,比如新增了7.8公里的环境协调区,还划定了地下文物可能埋藏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皇城内都是文物埋藏区,这次特别强调元大内遗址,是因为最近几年总有传言:要在景山与故宫之间修建隧道。这种做法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一定不会被允许。”
宫外单位也要守规矩
据了解,此规划中涉及的5处单位,使用单位有七八家,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如紧邻城垣种植的柳树明显违背古代宫城周边禁止植树的安保禁忌,与历史原貌不符。单霁翔说:“当年进故宫盗宝的蟊贼就是借这些树逃跑的,可是树在宫墙外,不归我们管。”筒子河南段分属于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保护方案故宫缺乏话语权。
规划中明确:要逐步移除不当种植的树木;对部分历史院落,如西河沿、内务府和造办处等,实施空间格局的恢复;拆除所有与保护和展示无关的建筑物;依据历史档案恢复各院落、筒子河围房的建筑历史外观形态。
据悉,目前故宫宫内的改造已经排出时间表。比如,8月故宫500多块导览标识将更新;今年年内故宫残墙将彻底消除;3年内故宫将消除沥青路。单霁翔认为,目前这个规划是“踮脚够得着”的状态,每隔一段时间,故宫将评估论证实施情况,根据情况随时修编,滚动向前推进。驻京记者 鲁明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