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以素造“荤”口感质量均佳 能否被大众接受是关键~~~
以素造“荤”口感质量均佳 能否被大众接受是关键~~~
以素造“荤”口感质量均佳 能否被大众接受是关键~~~
以素造“荤”口感质量均佳 能否被大众接受是关键~~~
     
2015年06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素造“荤”口感质量均佳 能否被大众接受是关键
硅谷企业下一个“金矿”:人造肉?
袁原
■ “不可能的食物”公司创始人布朗的人造肉实验室聚集了许多生物化学专家 本版图片 GJ
■ 人造鸡肉有多种口味
■ 用植物蛋白取代鸡蛋的蛋黄酱
■ “野兽汉堡”模仿牛肉味道
  文/袁原

  食物,最近成了硅谷新型企业和风投公司的新宠。批量生产人造食物,特别是肉类和奶制品,被视作下一个硅谷“金矿”。

  传统农业耗时费力,占用大量自然资源,仍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硅谷投资人寄希望于技术,视人造食物为出路,渴望高效、环保并可持续地解决全球温饱问题,同时赚个盆满钵满。

  市场潜力大

  美国全食超市最近闹出乌龙。公司多家连锁店在售的一款沙拉以人造鸡肉为配料,但因贴错商标没有注明“人造”,购买这款沙拉的顾客毫无察觉,无一例投诉,直到两天后超市员工发现错误才召回产品。

  这款人造鸡肉由位于加州南部的“超越肉食”公司出品,2012年就上市,无论口感和味道都足以乱真。这家公司致力于生产人造肉,全食超市在售的人造鸡肉是公司拳头产品“超越鸡柳”,关键技术源于密苏里大学多年的研究成果。

  “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一块肌肉的构造和组成。”“超越肉食”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桑·布朗说。只要一台挤压机持续加热、降温并施压于置于模子内的蛋白质和调料,不到两分钟就能生产一块人造鸡肉。”

  用植物原料仿制肉食由来已久,以干细胞技术人造肉类也不是新鲜事。不过,本轮人造肉类热蕴藏更大的野心:走出实验室,将目标消费者瞄准普罗大众,而非仅仅是素食者。

  支持者认为,大力推广人造肉的意义在于,传统肉食的生产效率低且残忍。联合国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无冰雪覆盖的土地,近三成为畜牧业所用,全球范围内14.5%的温室气体由此产生。

  饲养牲畜还消耗大量水和粮食。在美国,每生产1公斤牛肉、猪肉和禽肉,分别要10公斤、5公斤和2.5公斤饲料。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要满足这么多人的食物需求,传统生产方式难以维系。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任何一种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的生产方式都会极大提高能源、水和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会省下不少钱。”旧金山风投家阿里·帕尔托维说。

  理论上,只要方法得当,世界上的食物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问题在于,人们爱吃肉远甚于植物。人造食品新型企业“不可能的食物”创始人帕特里克·布朗认为,关键在于用植物模仿肉类及其制成品的口味。“我们正重新构造整个体系,用植物取代动物和奶制品。”他说。

  这个产业吸引了不少知名风投公司和投资人,包括美国最大风投基金凯鹏华盈、谷歌风投公司、参与“脸谱”和推特等多笔知名交易的安德烈森-霍罗威茨公司和比尔·盖茨。

  风投公司科斯拉看好人造肉,创始人萨米尔·考尔说,如果能以更低廉的代价提供更健康且口味一样甚至更好的食物,何乐而不为?这笔投资若成功,收益不菲。光美国牛肉产业就价值880亿美元。调味品也不可小觑,美国蛋黄酱市场总价值20亿美元。

  官司蕴商机

  人造食物的推广,首先会面临传统企业的排挤。不过,有时候这种阻挠并不是件坏事。赫尔曼牌蛋黄酱在美国可谓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它的生产商日化巨头联合利华去年10月将汉普顿溪流食品公司告上法庭,称后者发售的调味品“蛋黄酱”名不副实,因为其中配料只有人造鸡蛋。

  汉普顿溪流食品公司旨在以植物为原料生产调味品,公司出产的“只是蛋黄酱”用植物蛋白取代鸡蛋,但口味丝毫不输于传统蛋黄酱,在3万多家商店上架销售。

  被联合利华告上法庭,对于汉普顿溪流更像是桩好事,可以证明它的产品味道足以乱真。更有美国知名厨师安德鲁·齐默恩力挺“只是蛋黄酱”,认为其口味优于联合利华名下赫尔曼牌蛋黄酱。他还在网上发起签名请愿活动,征集10万个签名,恳请联合利华撤销诉讼。

  去年12月,联合利华突然撤销诉讼。同日,汉普顿溪流公司宣布,新融资900万美元,总融资增至1.2亿美元。

  推广难度高

  除了传统企业的阻挠,人造肉的接受度也遭遇质疑。全面推广人造肉,相比技术,文化障碍更难逾越。数千年来,人类已经习惯每天吃饭吃肉。擅长于食品行业投资的“银木伙伴”投资银行总经理迈克尔·伯格迈尔警告:这是个高风险行当,不少投资会以失败告终。关键在于,“消费者们准备好了吗?”

  “不可能的食物”创始人布朗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布朗曾发明一种DNA芯片,广泛用于分析基因表达。3年来,他的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用植物仿制肉食和奶制品。

  人造肉,仿制肌肉、筋腱和脂肪是关键,选对植物原材料很重要。布朗的公司正研制的第一款产品是汉堡肉饼,看起来和煮起来都与真正的肉饼相差无几。布朗拍胸脯说,真正上架时,这款人造肉饼吃起来也不会差,甚至更美味。

  为此,“不可能的食物”组建了一支研发“梦之队”,由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构成,可媲美生物技术公司和大型药企,但有饮食学科或烹饪背景的成员却寥寥无几。这些科学家不断实验,分解植物原料,尝试提取有独特功能的蛋白质,例如令食物坚硬但遇热又会融化。他们还花了不少时间模仿肉类的味道。布朗介绍,汉堡肉饼口味独特,关键在于血红素,这种物质在动物和植物活细胞中均有存在。

  烹饪时,血红素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令肌肉组织中的维生素、糖和氨基酸转化为无数美味的分子。“不可能的食物”试图从豆类植物根部提取血红素蛋白以模仿牛肉味道。几轮实验下来,人造汉堡的口味逐渐改善。试吃第一代产品的人抱怨它像“酸腐的玉米粥”,而改良版则获得“比火鸡肉好吃”的评价。就营养价值而言,人造汉堡毫不逊色,富含微量营养素;由于取材植物,几乎不含抗生素残余、激素和胆固醇。

  然而,推销植物制成的肉食谈何容易。“我认为,肉类食品有雄性、阳刚的一面,不能像推销芦笋那样来卖肉。”“超越肉食”首席执行官伊桑·布朗说。该公司有意营造一种健美和活力的形象,并聘请纽约大都会棒球队队长戴维·赖特为代言人。

  公司4月推出最新人造牛肉产品“野兽汉堡”,所含蛋白质和铁等营养成分均超天然牛肉。公司计划,在年底前再推一款接近鲜牛肉的人造牛肉,希望能够入选快餐店的原料。相比人造汉堡,人造“鲜肉”技术难度大得多。“前者像做一个不加蛋的曲奇,而后者则是要做一个人造炒蛋。”伊桑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3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热点锁定
本期导读
硅谷企业下一个“金矿”:人造肉?
喝喝豆类饮料可以不用吃饭?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B01硅谷企业下一个“金矿”:人造肉? 2015-06-25 2 2015年06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