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围观过一次易中天的签售,在人群里挤着,被原文艺社总编辑郏宗培好心拎到签字台后面,易中天边签名边淡定地回答了我几个问题,而我看着汹涌而来几乎要推翻桌子的人群,心下不免有几分忐忑。
三年前的书展,我约了莫言专访,却因为各种原因羞愧地迟到了,让莫言在酒店大堂里独自喝了好久的茶。在那次采访之后两个月,莫言得了诺奖。
做了多年文学记者,见过不少大牌作家,但每到书展,还是会兴奋。虽然说,吃了一个鸡蛋觉得美味,未必需要知道母鸡长什么样。但作为读者,多少会有些好奇心。更何况,如果读了书产生了一些疑问,与作者沟通,最能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昨天,本次书展的很多大牌作家齐聚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而这,并非他们唯一的亮相。书展期间,他们将参加论坛、举行讲座、为读者签售,读者有很多机会可以和他们见面、交流。这,便是上海书展的好处之一。
见作家,和见明星是不一样的。上海书展,费尽心思请来作家、学者,恐怕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大家签名。听一场讲座,问一个问题,打开阅读更大的维度,让生活更宽广,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脱胎于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的思南读书会吸引了很多读者,其中一位对我说过一番话,颇有意思。他说自己退休了6年,本来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结果听了作家的多场讲座后,让他从此迷上了文学,让他发现了世界之大、道理之深。“现在,我不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我还要看更多的书,这更多的书原来是抽象的,现在是具体的。”
阅读,当然不仅止于文学,上海书展参展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场内外各类阅读文化活动总计超过800场,读者自可慢慢挑选。阅读这些书,就是一场精神上的发现之旅,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发现更深邃的道理。难道这不也是一次生活的发现之旅?爱阅读,便是爱生活,期待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常态,就让我们从上海书展开始吧。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