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静安区是一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区,楼宇经济是其显著特征。政府对区域的管理与服务,已从面向区域内常住人口,拓展到在区内工作的就业人群,并探索和创造出许多经验。其中“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体服务”的运作模式,已在区内稳步推进。这对于上海其他区县都有借鉴意义。
随着静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大量“两新”组织不断涌现,白领群体已日益成为静安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服务对象。目前,静安区共有“两新”组织10207家,从业人员131721人;楼宇经济、涉外经济及纳税百强企业约占区域经济总量六成,税收过亿的楼宇达到19幢,月亿楼达到4幢。如何有效地服务和凝聚白领群体,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始终是静安区区委、区政府关注的课题。静安区社建办(区社工委)以石门二路街道凯迪克大厦为试点,开始探索建立楼宇立体服务站,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网络由“平面”到“立体”的延伸。
坚持“问需于民”
在凯迪克大厦,记者看到楼宇立体服务站覆盖多个楼层的不同服务项目,从白领餐厅到邮政快递,从洗衣到健身、心理咨询,从书吧到便民超市……针对本楼宇、周边楼宇的白领甚至附近居民的服务项目多达20多项。
静安区第一批“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肖素华告诉记者,凯迪克大厦是全市第一个建立楼宇立体服务站的,为白领员工从工作到生活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更重要的是,无论现代传媒如何发达,都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楼宇立体服务站就是这样一个家。
从2010年楼宇立体服务站的试点,到2013年和2014年被纳入区政府实事项目,再到2015年的持续推进,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白领的理念不断深化。坚持“重心下移、问需于民”,通过倾听企业和白领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政府不再充当包办者和管理者,而是由物业、企业、员工、入驻商户和楼宇党群组织代表组成楼宇立体服务站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楼宇立体服务站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协调,从而形成楼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治理的管理新模式。
形成运作模式
通过实践探索,楼宇立体服务站的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体服务的运作模式。
政府主导方面 楼宇立体服务站作为区政府的实事项目,由区社建办(区社工委)牵头制定实施意见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建设标准、运作机制、补贴资金、绩效评估等内容,指导工作推进。各街道根据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社区(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统筹推行,积极利用政府提供的基础类服务项目,实现每年的建设目标。
市场运作方面 各楼宇立体服务站通过社会化运作方式,引进品质优、服务好、信誉高的企业和商户进驻楼宇,由物业给予一定的租金优惠,通过价格杠杆为白领提供质优、实惠、便捷的服务,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楼宇内服务点,保留退出机制。定期组织业主、员工对服务点进行满意度测评,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服务点”和“站点明星员工”,对满意度测评较低的站点要求及时整改,确保服务品质。
实体服务方面 在楼宇物业的支持下,“两新”专职党群工作者有效盘活楼宇内闲置的空间区域和办公场地,实现商务楼宇内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楼宇立体服务站依托盘活出来的空间资源,进行“实体化”运作,固化了服务项目,优化了服务品质,扩大了服务半径。实体服务的同时再辅以贴心的软性活动,最终打造充满活力的“立体化”社区。
实现多方共赢
记者走访了几幢已建立楼宇立体服务站的大厦。在中创大厦,白领容小姐说:“我常常用午休甚至下班后的时间,在服务站提供的场所里健身、看书,还有一个课程也比较实惠。”
在悦达889广场,1至5楼是商业区,6至32楼是办公区。在地下3层,设有快递服务;在6楼,有爱心妈咪小屋,还邀请专业咨询师为白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更受白领欢迎的是很多服务项目,诸如理发美发、皮革清洗、儿童早教、白领午餐等,都有公益指导价。
楼宇立体服务站建设工作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在街道层面,拓展了其服务企业的工作载体;在楼宇物业层面,提升了楼宇整体品质,提高了企业入驻数量;在企业层面,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降低了员工流动率;在白领层面,便捷优质的服务,增强了白领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截至今年8月,静安区已有15个楼宇立体服务站,其中今年新建的有4家。区社建办(区社工委)表示,静安区的目标是每个社区都有3到5个布局合理的楼宇立体服务站,最终全区将有20到25个服务站,形成一张楼宇立体服务网络。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