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本版列表新闻
闵行公共自行车服务6年来首次“换装”~~~
闵行公共自行车服务6年来首次“换装”~~~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闵行公共自行车服务6年来首次“换装”
“小黄”变“小绿”跑上绿道
胡晓晶
■ 换装后的绿色自行车 张呈君 摄
  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共自行车在沪已被闵行、宝山、松江、长宁、浦东等多个区域推广使用。不过,上海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方便性问题始终没能很好解决,除网点的分布外,最主要的问题是跨区使用难。建议这项涉及市民绿色出行和循环经济的便民工程,能由市级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综合协调,并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同时与现有的公共交通卡系统相结合。

  “‘小黄’变‘小绿’啦?唔,车子踏了也更轻松了!”从上个月起,不少习惯于从莘庄地铁站到家骑公共自行车的“老闵行”发现:率先在闵行亮相的闵行公共自行车,近6年来首次“换装”和换胎——不仅车子从醒目的黄色变成更清新的绿色,而且踏起来也更轻松了。

  实际上,闵行的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变化还体现在使用方式——从最早的全免费办卡,到后来的“预存押金、超时收费”,这种借还模式的变化,也体现出一种对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

  换绿装还换“绿胎”

  绿色新车与老车有何不同?首先,新车更加迷你轻巧。不少市民曾反映,原先的自行车比较笨重,上坡下坡都比较费力,这批新车特地对工艺进行了改造,原本橙色的自行车采用的是实心轮胎,新车采用的是发泡橡胶,用起来更加轻便。此外,原先不少市民都反映,自行车损坏率比较高,不少车子的进卡锁时常会损坏,导致还不了车。新车型特别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改进:新车进卡锁柱由侧面改为车头前端,避免了左右摇晃取车对锁柱的损耗。另外记者还了解到,考虑到下雨天公共自行车会淋湿,最近,为自行车添加雨棚的方案也在进一步确定中。

  据悉,这批新车7月正式投入使用,在新老交替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绿色自行车与橙色自行车同时使用的情况,居民使用老卡借还自行车都不受影响。预计9月底前,整个闵行区此前投入的1.9万辆橙色公共自行车将陆续“下岗”。后续,新车也根据“橙车”的使用反馈进行了调整。

  循环经济需要合理化

  闵行公共自行车项目从2009年底推出后,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闵行区建交委负责该项目组织实施,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早几年,由于项目实行全免费运行模式(即办卡免费、租借免费),仅以诚信计分规范用户的租借行为,结果在历年的财政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和专项审计调查中,反映出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共财政的普惠性原则受到了质疑;二是财政资金供给的有限性与市民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三是极少部分市民的不诚信导致部分自行车的丢失,前三年甚至平均一天丢1辆。

  为此,闵行区建交委经过反复征询并修改完善后,到2013年8月正式推出了闵行公共自行车项目新政,即把全免费运行模式调整为“办卡预存押金和备扣金、收取办卡工本费和年费,超时还车收费”的办法,还引入了农业银行IC卡。这样一来,通过政策调整中适当增设准入“门槛”,既有效建立了诚信用车的约束机制;又调整了部分市民对车辆的使用需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新政实施后,很快就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接受,自行车卡“盘活”情况显著好转,几乎不存在“睡眠卡”了,而且办卡量稳步上升。截至2014年7月份,共办理IC卡约4.3万张,日均使用约4万次,每辆自行车每日平均使用次数为2.1次。

  “绿车”将有绿道支持

  据估算,从省钱角度看,如按公交售票价每人每次1元计算,骑公共自行车每天能减少出行支出约4万多元;从节能角度看,按照目前闵行公共自行车使用频率约4万次/天,参照区内公交公司百公里人次、耗油统计来对比,则全年可实现节省约2000吨柴油消耗,同时减少0.6万余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前,闵行公共自行车运营网点超过574个,遍布全区除华漕镇、新虹街道外的11个镇、街道和莘庄工业区。不过接下来,将新增1000辆覆盖华漕镇和新虹街道,这意味着闵行区各街镇公共自行车将全覆盖。

  此外,沪闵路慢行系统生态景观工程现已进入工程收尾。据悉,这条慢行系统位于闵行区沪闵路东侧绿地,沿北横泾西岸从闵城路至六磊塘,绿道总长约3.8公里,绿化面积约30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贯穿于轻轨5号线的原有防护林带,在原有林带的基础上适当增减植被、优化配置修筑了一条健身景观步道和自行车道,将原来“看得见走不进”的封闭式林带,变成了既有开阔视野又有曲径通幽、疏密有致的景观绿道。届时,周边15个小区的居民,从出家门到地铁站,全程踏公共自行车均可置身“绿道”中,既安全又免受废气之苦。    本报记者 胡晓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不屈的上海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④日本篇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大购网专版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C01版:“夏令热线”特别策划
   第C02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03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04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05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06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07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08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09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10版:城事管理创新样本
   第C11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12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13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14版:城市管理创新样本
   第C15版:“夏令热线”特别策划
   第C16版:“夏令热线”特别策划
“小黄”变“小绿”跑上绿道
建信息平台统管私房出租
新民晚报城市管理创新样本C11“小黄”变“小绿”跑上绿道 2015-08-19 2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