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5年编纂而成的《中华汉英大词典(上)》昨天下午在上海书展现场举行新书首发式。单字条目逾2万条、复字条目逾30万条、成语逾2万条、释义逾50万项,《中华汉英大词典》堪称是一本集古今汉语词汇之大成的词典,收词量远远超过现有的各种汉英词典。然而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中华汉英大词典》的主编、被称为“陆老神仙”的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却犹嫌词典收词不全,整个发言时间大部分都在说“查得率”,一连挑出了好几个词典未能收录的新词汇,并表示以后肯定会收进去。
铁打营盘流水兵
复旦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社长黄昌朝告诉记者,说起来《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历时15年,其实已经有十七八年了,整个编辑团队已经换了很多批人了。《中华汉英大词典》虽然体量庞大,但编辑团队一直保持在三四个人左右,从15年前至今已陆续有二十多人离开这个团队,也不断有新人补充进来,如今的编辑中已经没有一个是15年前的原班人马了。不过黄昌朝表示,虽然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但一直有比较好的延续性,走掉一两个,留下来的人就对新加入者进行传帮带,一直稳定在三到四个人左右。可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主持这个“铁打的营盘”的是《中华汉英大词典》的主编、今年已经75岁高龄的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陆谷孙。
兼收古今视野广
虽然知道《中华汉英大词典》是“大部头”,但看到厚重得堪比好几块砖头的上卷还是吓了一跳。而词典中收词量之大、兼顾古今视野之广更让人惊讶。“宥坐(之)器”指攲器、 “般尔”是古代巧匠鲁般和王尔的并称,这样一些在汉语中都有些“生僻”的词在《中华汉英大词典》却都有一席之地。陆谷孙表示:“坊间的汉英词典多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母本,收词对古籍的覆盖面自然甚有局限。为古今兼顾计,将《汉语大词典》作为必要参考书之一,从中收词,很有必要。”“我想让这本《中华汉英大词典》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与文化,比如‘万福’跟‘叩头’有什么不同,‘清明’为什么又叫‘百六’(冬至后106天)。除了读音和字义,还要让他们了解一点汉字的形训。”
兼顾各华语地区
陆谷孙在《中华汉英大词典》的前言中写道:“在收词方面,古今兼顾,中华本土(大陆以及港澳台)和海外社区兼顾,多少可算是这部词典的特色之一。”大陆与港台地区在外语地名、人名的翻译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大陆译作“塞拉利昂”的,台湾却译作“狮子山”;大陆译作“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在大陆以外华语地区则成了“千里达”。这样的差异让人颇有些晕头转向。而在《中华汉英大词典》中,这些不同的译法都收在了不同的字条下面,并注明是哪个地区的译法,可谓无比贴心周到。除此之外,《中华汉语大词典》还收入了不少方言,比如“定”字下面不仅有“定武兰亭”,有“定远侯”,而且注明是班超,还有上海话的“定洋”,有北京俗语的“定针儿定碗儿”,俨然有了百科词典的风范。
网络新词宽容待
就在很多汉语词典为要不要收入网络名词而争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中华汉英大词典》却已经悄然把一个个的网络名词收入了“怀中”,即便有些名词流行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不再流行了。“陆老师的意思是只要这个语言曾出现在一段时间,能收进来的尽量收进来。它这个语言可能过了一段时间消失了,但它曾经存在过。”黄昌朝告诉记者,对于有些网络名词的收入编辑团队中也是有不同意见的,比如“屌丝”、“屌丝文化”等团队中就有不少人不建议收入,“我们其中很多人想删掉,最后还是保留了。毕竟这个词存在了很长时间,陆老师觉得能保留还是保留。”当然,也有少量词汇在经过斟酌后觉得太不文雅而删除了,比如“约炮”。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