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健康+/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三成人曾有过念头但付诸行动很少~~~
三成人曾有过念头但付诸行动很少~~~
三成人曾有过念头但付诸行动很少~~~
三成人曾有过念头但付诸行动很少~~~
     
2015年09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成人曾有过念头但付诸行动很少
学会释放“负能量”挽救自杀
吴瑞莲
  长期疼痛、生活突遭危机或挫折,或成为自杀预兆!今年9月10日是第1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 今年的主题是“伸出援手,挽救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统计,世界上平均每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而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作为曾开办过上海首家自杀干预员培训班、危机干预心理门诊的医院,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科每年总要接诊数十例自杀病人。急诊科主任郭东风主任医师介绍,几乎三分之一的人都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哪怕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很少。公利医院疼痛科主任万燕杰教授表示,长期疼痛、慢性病久治不愈会导致病人患上焦虑和抑郁症,进而出现睡眠障碍,有的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而生活中学会释放“负能量”或能挽救自杀。

  三成肿瘤患者因疼痛想过自杀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最恐惧的可能不是死亡,而是令人“痛不欲生”的疼痛。据调查,癌症进入中晚期,70%以上的患者会有疼痛,其中近30%的癌症患者渴望自杀解脱。

  这天晚上,社工部负责人毛春香正在办公室值班,突然接到来自普外科护士台的求助——1位胃癌晚期患者自杀未遂!毛春香随即决定进行危机干预,并向患者丈夫及在场医护人员询问起了情况。

  原来,年近五旬的周阿姨在七个月前刚晋升为外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因胃癌晚期入院治疗。由于肿瘤引发全身剧烈疼痛,周阿姨如炼狱般痛不欲生。看着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以及巨额的医疗费用,她认为自己成了家人的负担。

  毛春香深知挽救有自杀企图的人,其亲属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当自杀者是出于疾病原因选择自杀时,需要家属与其多交流,以接纳、理解、安慰的态度与其交谈,帮助其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因此毛春香首先对周阿姨丈夫及女儿进行心理疏导,宽慰他们做好即将失去亲人的心理准备,并提醒他们的情绪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接下来的几天,毛春香每天都到病房里,一边辅导周阿姨女儿如何为母亲进行轻柔按摩减缓其疼痛感,一边和她一起看看小外孙的视频,聊聊家常。逐渐地,周阿姨的情绪趋于稳定,能够从容地接受现实,正确地对待死亡。

  据了解,两年前,公利医院社工部正式成立,协助处理情绪不稳或自杀病人成了社工部工作的一部分。在面对一个又一个生命拯救的呼唤,部门负责人毛春香和她的团队总是倾其所能去帮助这些无助的生命。为监控有自杀可能的高危人群,并把自杀念头扼杀在摇篮里,毛春香介绍,医务社工会至医院各科室病房探访,平均每月筛选60例患者重点关注,这些病人中八成有明显焦虑、抑郁表现。由于与医师和护士不同,医务社工为患者提供的是“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毛春香希望,能在普通患者出现心理困惑之时提前介入干预。

  警惕突然情绪平静等十项自杀预兆

  郭东风主任医师表示,许多自杀行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预兆,但容易被患者家属或同事、同伴忽略。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十种:1.情绪低落或极度悲伤。2.感觉万念俱灰,自己一文不值,或者生活无目的,对任何事情无兴趣。3.格外关注死亡或暴力等话题,经常“想一死了之”。4.寻求服毒、刀枪或其它方式自杀。5.情绪剧烈摇摆,喜怒极度无常。6.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外表、行为及性格反常。7.危险或自毁行为,如疯狂驾驶、吸毒等。8.突然少言寡语,很平静。9.生活遭遇危机或挫折,包括学校、工作、人际关系问题、失业、离婚、亲人过世、经济困难、绝症诊断等等。10.整理物品,包括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送人或扔掉,对家人及朋友进行“诀别”访问,草拟遗嘱或者写绝笔信等。

  “正能量”社工也要学会释放“负能量”

  由于社工在工作过程中常常扮演“情绪垃圾桶”,需要不停接受服务对象释放的负能量,因接受过量负面事件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也并不少见。其实,不仅仅是医务社工,所有一线医务工作者在长期超负荷工作和精神紧张的情况下,都容易产生焦虑、急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缓解,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崩溃。在国外,医生自杀率普遍高于一般人群。

  那么该如何纾解自身“负能量”呢?毛春香表示,一切需要量力而行,尤其要避免自己的情绪受到干扰,不要因为无法帮助他人而感到失落、无力。“把生活和工作区分开,不要把生活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也不要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到生活中来,学会正确界定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平衡工作和生活。一旦发现自己的情绪已经受到干扰,要学会自我调节或向身边亲友、同事倾诉、求助。”

  吴瑞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专版
学会释放“负能量”挽救自杀
夏秋之际泡温泉 游沙滩,利养生
玩转健康圈
秋季腹泻高发 小心隐形“冻机”
新民晚报健康+/新民健康A24学会释放“负能量”挽救自杀 2015-09-08 2 2015年09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