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成秋泻罪魁祸首
32岁的小郑平时喜欢喝冰冻饮料,晚上更喜欢吹着空调睡觉,偏偏睡姿不好爱踢被子。这两天气温下降,尤其昼夜温差拉大,小郑睡到半夜,肚子又胀又痛,直到早晨,连续跑了四五次厕所。几天下来,他已全身无力,连路都走不动了。
对此,同仁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金立解释,中医认为长夏主湿气,此时多吃水果冷饮,湿气停留在体内,而长夏雨水充足多外湿,又受空调寒冷之气的影响,内外之湿相叠加,就导致了腹泻的发生。虽然秋主燥气,看似燥气能抵消湿气,但有时因身体脏腑功能不协调,燥气不仅不能化解湿气,反而还会导致积聚成泻而外排。因此,金立建议,应注意尽量不吃冰凉的水果冷饮,还要注意保暖措施,尤其是腹部、足部,不宜再穿凉鞋。
适度刺激五感驱秋困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打盹,还有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季难免犯困。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陈越博士指出,秋困“患者”可适当刺激五感来赶走秋困。他介绍,给视、触、嗅觉适度刺激,到郊外、湖畔、海滨、山巅,举目眺望。如长期在室内,也可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及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秋困。困倦思睡时,用具有芳香气味的牙膏刷牙漱口,并用冷水洗脸,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度;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以及点燃的卫生香味道,可驱除困意,振作精神。如能因地制宜,在家种养一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对缓解困意也有益处。
此外,陈越介绍,阳光可以有效抑制褪黑激素这种控制睡眠的激素分泌,而秋高气爽时多在户外运动有利于提高大脑活跃度,赶走睡意。
三款膳方润燥利咽喉
进入秋季,一些市民会感到喉咙不太舒适,而本身就患有咽喉炎的市民就更为难受了。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李鹃介绍,在夏秋交替的季节,干燥的气候使慢性咽喉炎更易复发,并以晨起为甚。从中医角度看,秋季肺阴虚是导致慢性咽炎发作的外部原因。因此,缓解、治疗慢性咽炎的关键是滋阴润燥。
李鹃建议,慢性咽喉炎患者应忌烟酒、辛辣,避免过度疲劳、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而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另外,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还可通过药膳缓解症状。
蜂蜜蛋清:将一个蛋清打到碗里,冲入150毫升的开水,混合晾温之后,加入20克蜂蜜和几滴香油,一天饮用1-2次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五汁饮:用马蹄、梨子、芦根、麦冬(或胡萝卜)、莲藕,五种食材榨汁饮用,有助于养阴润燥、清肺热。此方更适合阴虚火旺,易口干口苦的人群。
猪肤糕:将500克猪皮熬煮至软烂,加入200克蜂蜜和200克大米粉,煮熟晾凉变成凉糕,可起到养阴润喉的作用,经常食用能防止发病。 叶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