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微信朋友圈作了调查,“以房养老”的支持者超过一半,其中主要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和60岁出头的低龄老人。但也有人提出,“以房养老”必将会引发家庭矛盾和纠纷,有位新民晚报新媒体读者说:“至少要准备5万个柏阿姨!”
“‘倒按揭’听上去很美好,但还有很多制度瓶颈。”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沈志义教授从商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至今只有一家保险公司推出这项业务,其他大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都还没有动作,问题在哪里?因为商业保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运用的都是大数法则,很难进行碎片化资本运作。并且如何对现有房产进行动态估值,目前几乎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能够做到。
此外,老人的实际寿命、健康状况、房屋折旧,以及不可抗力,也都将带来“倒按揭”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这些风险谁来承担?政府是不可能直接干预市场的,于是良好愿景就遇上了制度瓶颈。
对于另外几种以房养老模式,如出售、出租、置换等,因为没有挑战传统观念,所以社会接受度更高。然而,对不少老人来说,寻找可靠的机构代理这些事务还是一桩难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对年已七旬的外地回沪老人,因为女儿一家去外地工作一年,请他们去照看房子,他们就想把自己的一套二室户的老公房出租。房产中介为他们找了一家租户,月租金1800元,合同签了半年,可是租客只租了一个月就走了。老人只收到一个月的房租。找中介,中介也置之不理。他们后来才知道,这样的房子,在市场上通常可以租到2500元。他们为此求助:“有没有可靠的中介?让我们不再被骗!”
许多老年人认知能力、判断力不如从前,在商业活动中属于弱势群体。如果要推进以房养老,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诚信的商家、具有公信力的服务机构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