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旻矣
本版摄影周 馨 陈梦泽
用“步行十公交”穿越
本次定向赛由本报团委联合上海交通广播,与上海市登山协会、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长宁区文明办等共同举办,为期三天。前两天,选手们可驾新能源车定向穿越,并完成换轮胎、打蜡等任务。
昨天最后一天恰逢“无车日”,也是比赛的高潮,200多名选手分成三条线路,只能步行、坐公交、地铁或轮渡,沿途穿越徐汇、普陀、静安、黄浦、长宁、陆家嘴等区域,经过徐家汇公园、光启公园、漕溪路公交枢纽点、静安公园、复兴公园等地点,完成套圈、骑自行车绕行、拼装风车、拍照集赞等任务,按用时长短决出名次。
看谁更“熟门熟路”
早上7时多,中山公园内已人头攒动,选手们个个摩拳擦掌。“听说以前有选手路线很熟,甚至连地铁乘第几节车厢都规划好了,下车就对着电梯,我们也要这样。”一名选手小声说。
别看这些公园平时耳熟能详,但如何合理规划路线仍考验着选手们的智慧和对路况的了解。瞧,一领到任务书,打卡计时开始后,各队火速开启手机导航,七嘴八舌地商议起了方案,有的甚至当场求助起了后援团。
欢快的气氛也带动了公园里的游客,不少人兴致勃勃地凑上来支招:“光启、徐家汇和漕溪路在一个区域,步行就可以到。”“步行还是蛮远的,最好乘一站公交车。”
一边飞奔一边做宣传
8时,各队冲出起点,很快汇入了早高峰的滚滚人流中。记者所在的“新民飞燕队”几乎全程选择公交车,但一路遭遇堵车、等车、误车等“状况”,甚至有一次在车站等了20分钟之久。而上一季第一名、来自东航的“MU9553”战队不仅造型青春靓丽,而且经验丰富,通过地铁、公交切换加一路狂奔,最后获得佳绩。经统计,“陆地飞行”“房管之星”“S5”三队分获各组第一。
“这是什么比赛?”沿途很多市民好奇询问。选手们飞奔之余不忘初衷,笑着相告:“倡导绿色出行,阿姨爷叔,以后少开点车,多坐坐公共交通哦!”
赛后不少选手表示,能用双脚丈量上海的土地、感受大城市的交通状况,这种体验很可贵,一路目睹的交通拥堵也令大家体会到绿色出行的优势:“多骑车走路不仅有益健康,还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这是每个人都能为城市做的。期待下一季,我们能穿越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