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调查深入全国20个城市,采样共1200名学生,旨在全面且仔细地了解中国不同地域城市的高中生对科学的兴趣及投身科学的意愿,研究内容涵盖三个方面,包括:“对科学的兴趣”、“对成为科学家的意愿”和“对女科学家的看法”。
调查中,高中生普遍对科学表示感兴趣(92%)。其中,高达88%的高中女生对科学持有兴趣,而男生的比例更是达到97%。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高中生投身科学工作的意愿整体偏低——仅有不到五成的高中生表示愿意成为科学家(45%),而对从事科学事业持有强烈意愿的比例则更低(27%)。同时,男生与女生的差距逐步加剧。女生方面,有意愿从事科学工作的比例仅为38%,男生则略微过半(56%)。即便是表示对科学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中,也有超过半数的人(54%)不考虑在未来以科学研究为自己的事业;而在对科学只略有兴趣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80%。
为何学生表现出对科学的高热情、对成为科学家的低意愿?调查报告指出,科学研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单调而又辛苦,不少学生认为科学家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只有少数人才会选择的道路。即便是在高中时期对科学怀有热情,因为对于科学家的固有看法也会渐渐放弃投身科学工作的想法。
报告同时指出,女科学家作为科学领域的少数群体,不仅被视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更是被认为“不如男性有优势”,“工作单调又辛苦”并且“缺乏生活情趣”;女科学家所享有的社会地位不够高,她们的付出与所受到的社会关注并不完全对等。女科学家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学生能够记住的女科学家寥寥无几,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对于女科学家形成的刻板印象。根据调研,学生们自发提及的科学家中,男科学家的人数为接近5个,而女科学家的人数不到2个。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王慧博士表示:“高中是学生规划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一个重要阶段,需要在高中时期就维持女生对于科学的兴趣,让女生能够在下个升学阶段继续选择和科学相关的专业,这对于培养未来的女性科学家来说极为重要。”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