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走进中小学
陆梓华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麦秆画、草编、顾绣、丝网版画、上海灯彩……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如今的青少年相距多远?

  上周末,由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文广影视管理局、市文教结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闵行区人民政府等部门举办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中华优秀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在闵行区群众艺术馆举行。本市23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暨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15所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8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外实践基地、4家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以及17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的“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课程”集体亮相,用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内心世界。

  传统之中有创新

  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先后命名了第一批及第二批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本市通过“聆听一次非遗讲座”“体验一回非遗项目”“讲述一个非遗故事”“巡访一位非遗传承人”等活动,师生们用自己的创意为传统文化增添新元素。

  自己做道具、自己创作剧本、自己表演……每周,文来实验学校皮影社团的孩子们都会跟随皮影传承人朱墨钧老先生走进光影世界。师生还创新地用英语、沪语和普通话去演绎独特的“三语皮影”。

  手拉、脚踩,活动现场,徐汇区园南中学初二女生高颖娴熟地操作三锭纺车,纺纱织线。这是她在学校学习一年的成果。在区文化局、教育局支持下,园南中学组建了“纺车班”,开设棉纺文化探究型课程黄道婆纪念馆派出老师每周来校指导。

  “上海面人赵”海派面塑已有百年历史,第三代传承人陈凯峰老师在北郊学校开设海派面塑课程,至今已10年。他编著了校本丛书,每周开设1小时的面塑课程,为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他还将卡通动漫元素加入其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和训练。

  在金山,传统民族文化培训已坚持近10年,打莲厢、中国象棋、鼓舞、沙包游戏等有趣的项目,既保留了民俗风情,又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增加了家乡味道。

  原汁原味学非遗

  非遗师资及团队是学校发展非遗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闸北实验中学的胡菲老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有扎实的漆艺教学研究和漆艺创作的能力。她考察上海海派漆器艺术馆的漆艺馆藏作品,结合展品设计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讲座内容以及参观路线图,力求在引导学生欣赏漆艺术的同时梳理出漆艺发展的文化脉络。

  崇明山歌是崇明非遗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裕安小学特聘请崇明山歌传人民间艺术家张小末到校担任校外辅导教师,带教学校教师。现该校有崇明山歌专职教师4名,兼职教师2名。学校还投资5万多元建立了校内非遗实践体验基地,先后建立崇明山歌体验馆、崇明扁担戏体验馆等。主题展览区以图片、文字讲述崇明山歌等演进历史,专项模拟区陈列各种学具供学生实践,并设有模拟农业园区。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3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4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民眼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时政·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 热点/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让零基础孩子快速喜欢英语学习
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走进中小学
奇思妙想打造“学生智造”
澳洲热门移民类留学专业申请规划
开放大学举办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校园内外B07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走进中小学 2015-09-23 2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