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间有做人道理
本次大赛分高校青年、高校中年和区县青年、区县中年共4个组别。比赛现场,选手们在统一提供的黑板上当场角逐,仅可徒手使用六角粉笔完成作品,不可使用直尺、圆规、电子设备等作为辅助工具。板书内容由统一命题和自行创作两部分组成,其中,统一命题部分既有一段100字左右教书育人主题短文,还有图表题和作图题,而记者了解到,在初赛中,“徒手画圆”也是考核内容之一。市教工书法协会秘书长严治俊介绍,字体大小是否均等、结构布局是否美观、内容能否为课堂“点睛”等都是评选标准。
崇明县新海学校60后语文教师宋安仁在现场用竖写行楷写就一篇名为“书画教育”的短文,行笔流畅,字迹俊朗。虽然2002年他才从新海农场转岗担任这所农村学校的语文老师,但是,习字、出黑板报是他从小的爱好。“每个字要5厘米见方,最后一排学生才看得见,行距不能过窄,否则容易让学生有紧张感,也不能过宽,否则重点就没法突出,每行间隔在字的1/3大小差不多……”说起板书的道道,宋老师颇有心得。在学校,他教语文和写字,也带乡村学校少年宫书法兴趣班。他告诉记者,学校学生97%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每节课的板书,不仅为写而写,严谨的一笔一画之间,他还会给学生讲述汉字的演变,以及每个字蕴含的做人道理。他的有关“对农村学校写字教育的探索”课题研究在全县获奖。
白板不能取代黑板
虽然在越来越多的课堂,多媒体资料占据了板书时间,但大赛评委、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负责人张信仍欣喜地看到,年轻老师的表现不错,其中,中小学老师的表现略优于高校教师,这和近年来师范类专业强调粉笔、钢笔、毛笔“三笔字”教学不无关系。
虽然天气凉爽,但写满整块黑板还是让不少老师冒出了汗,有老师感叹:“很久没有写过这么多字了。”也有老师感叹,如今,很多教室多媒体屏幕旁边配备的是白板,取代了黑板,但用水笔书写的书法效果,无法和粉笔媲美。
延安初级中学80后美术老师张慧琳毕业于上师大绘画书法专业,对粉笔字有着独特的情结。她觉得,白板书写很难表现出书法的精髓,教室里没有配备黑板,她便会拖来活动黑板,亲手板书,或者预先在电脑里下载书法名家字体,用手写板书写,通过大屏幕展示。张慧琳至今保留着小学语文老师给她的奖品——一幅幅老师亲笔写的钢笔字作品,也记得高中时,语文老师用寥寥数个大字,就能概括整堂课精髓的“神功”。“老师的板书,是学生最美的回忆。”张慧琳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