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者后人或下月来沪
昨晚,曹隽平已经踏上了返回湖南的火车。在沪期间,曹隽平根据留言本上唯一留下住址的“大沽路380号”找到了王世垓住处,但如今已物是人非,成了一家小饭店。他也拜访了篆刻家章群,章群细心比对发现,留言本主人“叶家尧”的尧上还有个“艹”字头,实为叶家荛。经过核实,留言者实则有51人。
曹隽平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只找到了瞿曾传的后人,但是,已有不少热心人通过媒体得知此事后,提供了线索。瞿曾传的儿女出生于台湾,现居美国,女儿可能于下月来沪,和他一起寻找父亲的成长轨迹。
历史系教师让名字变活
最大的惊喜,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刘善龄的发现。“当年,学校录取新生、各个团体发起慈善募捐、发布结婚声明等,都会在报纸上刊登公告。”看到本报的报道,刘善龄想到,能否从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中寻找蛛丝马迹。《申报》已经建立了数字信息库,刘善龄将留言者名单逐个输入信息库查询,果然,一些名字“活”了起来。
根据《申报》记载,1921年,“夏同祚”被南洋路矿学校录取,资料显示,孙中山曾为该校题词“造路救国”。1925年,“华德路齐齐哈路底沪东振华义务学校学生自治会”选举结果显示,“王桐柏”等8人为科员。1927年一份“复旦中学部录取新生及转学生”名单中,“瞿曾传”的名字在列。1929年11月,“章企淑”就读于万竹小学(今上海实验小学),并获得上海特别市小学校第二次联合运动会女子跳比赛乙组立定跳远第一名;1935年,章企淑又获得了上海妇女敎育馆第一届踢毽竞赛冠军。据此推测,她为叶家荛写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留言时,可能刚刚中学毕业。在搜索陈映霞的名字时,刘善龄发现了1935年的一条结婚公告和1937年的工商学院入学新生名单,他分析,曹隽平原以为的画家陈映霞可能是一个误会,这两个“陈映霞”之一可能是真正的留言者。
刘善龄介绍,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也存有一本大小、材质类似的留言本,主人为刘善龄友人朱家德的母亲颜逸清,当年的一位爱国女教师。留言本上,有着许广平、谢晋元等人的珍贵签名。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请好友或者名人签名在年轻人中非常盛行。
线索在汇聚谜团仍待解
虽然零散的线索正一点点汇聚起来,但眼前这本留言本的谜团仍然存在。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在同一个留言本上?在1937年8月一份上海市地方协会地方捐款公告中,“王世垓”“方日章”“汪原成”出现在版面的邻近位置,可能是好友同行。但是他们究竟是在同一所学校就读,还是其他场合结识?留言本的主人和后人,是否能够找到?还期待着更多市民向本报提供线索(邮件:xmwbwx@163.com)。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