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浦东走访消费者、第三方平台、平台商户及政府相关部门,亲身体验在“大数据”监管模式下的网络订餐市场。
点开“脸谱”一目了然
“饿了么”用户最近订餐时有新发现:平台上不少商户,信息中多了“脸谱”一项,点开一看,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安全监督公示信息赫然在目。这些数据由浦东市场监管局提供,向社会开放共享。笑脸、平脸和哭脸,3种“脸谱”形象地反映出商户的食品安全状况,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谈到数据开放共享的缘起,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CEO张旭豪颇为感慨:“有些消费者曾向我们反映过,有的商家上传的证照信息和实际经营状态不一致。但经营者的很多信息我们无法准确掌握,资质审查确实存在困难。如今,有了政府部门及时、专业、权威的信息,对我们加强平台管理有很大帮助。”消费者孙女士告诉记者:“以往订餐时,只能参考订单数量和用户点评粗略判断餐厅好坏,现在我更愿意选择资质齐全、带‘笑脸’的餐厅,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嘛。”更让她想不到的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将汇集成市场选择,和所有订餐者一起为食品安全监管出力。
“黑暗料理”没了踪影
“饿了么”会员王女士最近在订餐时碰到了小意外,她经常光顾的一家商户突然不见了。原来,那是一家卫生状况很差且无证照的“黑暗料理”,现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平台联手“驱逐”。
据悉,“饿了么”已将政府监管信息,以20%的比重纳入其信用评价体系,将配套采取关闭网店、停止网上经营、通报政府部门等手段,加强对入驻商户的线上管理和联合惩戒,以提高第三方平台餐饮服务的诚信度。“饿了么”表示,今后商户入网需上传相关证照,经平台方线下现场核查、实名登记,再与浦东市场监管局数据库线上比对,数据完全匹配才能上线。
据初步统计,项目试点一月以来,陆家嘴地区“笑脸”商户订单平均上涨约15%,而资质不全的无脸谱商户订单有一定比例下降。“互联网+信用监管”的初步成效,促使双方加快步伐,准备提前于本月底覆盖全区。
双线并处效率奇高
“仅凭第三方平台线上核查,或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线下监管,力量有限。”浦东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表示,“整合政府和市场的大数据资源,探索‘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可以促进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线上线下齐抓共管。”
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没想到我的投诉处理得这么快,才半天就有了答复。”据悉,试点一个月间,浦东市场监管局共接到涉及“饿了么”的食品安全类投诉35起,均通过平台同步流向“饿了么”,监管部门线下处置实体商户,“饿了么”可同步完成处置回访,对所涉商户作出线上信用评价记录、督促整改。双线并处,效率奇高。而“饿了么”的信用评价和投诉举报等大数据,也同步流向政府部门,双方实现无缝衔接。
记者了解到,浦东市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正研究拓展“大数据”在信用监管、智能监管领域的功能应用,在实行食品信息追溯管理、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落实消费维权首付赔偿制、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等方面加强协作交流,实现多方共赢。
“网络订餐行业只是我们探索开展‘互联网+信用监管’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推行‘大数据’监管模式。” 陈彦峰表示。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