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套型住宅难觅
在陆家嘴某外企从事采购工作的沈军是位新上海人,在沪工作生活已超过10年。“我们夫妇都是浙江人,非常希望接老人来上海养老、帮忙照料小家庭的日常生活。”沈军介绍道,2008年买房时,选择标准是距离工作单位近一些、在相隔三公里范围内买两套八九十平方米的住房,并向多个房地产中介登记了购房需求。
“只要符合这两个购房条件,一手房、二手房都可以考虑。”沈军回忆道,随即,他的手机成为热线电话。业务员纷纷推销140平方米以上的大套型房源,交通便利,靠近学校。“因为需要老人的照顾,我们无奈选择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商品房。”
“我和妻子工作忙,上小学的孩子需要岳父母帮忙接送,父亲身体不好需要照料……”家住浦东新区临沂北路的市民张华说,因为买不起附近大面积的商品房,现在,他们家6人居住在一起,居住环境有待改善。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沪上很多家庭都面临这一尴尬问题:因中小套型的商品房供应相对较少,“一碗汤距离”的购房标准或已成“奢望”。
房企为何不愿开发?
“中小套型在新房市场主要指12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信义地产分析师陈丽娜表示,目前,市场上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供应占比约43.8%,主要分布在嘉定和松江等郊区,中心城区相对较少。
中小套型开发成本高、难度大,一直不受开发商欢迎。中原地产高级经理卢文曦介绍道,首先,中小套型和大套型相比,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其次,中小套型的设计难度更大,目前,中心城区大部分一手房是一梯两户,如果变成一梯四户,走道等公摊面积变大。“房企更喜欢开发大面积高档房,有利于提高售价、增加利润。”中原地产高级经理龚敏补充道。
“我们非常想置换住宅,住在子女附近,还可满足居家养老的心愿,希望愿望能早点实现。”记者采访发现,沪上不少市民期待更多中小套型房源入市。
“中小套型需求量非常大。因为供应不足,部分购房者只能选择二手房。”华燕房盟市场研究中心方秀玲说,从连续三年的商品房成交数据看,中小套型(120平米以内)的供应比例在50%左右,今年1-9月120平方米以内套型成交460万平方米。
“房企需加大中小套型开发与供应。”陈丽娜呼吁道,增加中小套型的商品房供应,可以满足更多购房人的住房需求。同时,这一调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海房地产市场成交均价,更有利于申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