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地处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蒙古国谋求成为“永久中立国”,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呢?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9月7日首次提出蒙古国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想法。
额勒贝格道尔吉表示,他认为“永久中立”符合蒙古国的利益,在巩固现有基础的同时,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发展积极和灵活的关系。
9月8日,蒙古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统、总理和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组成)支持这一提议,认为蒙古国应该成为“永久中立国”,实行和平的、多支柱的外交政策,构建平衡的外交关系,维护本国安全和国家核心利益。
9月29日,额勒贝格道尔吉在联合国大会上演讲时强调,蒙古国的永久中立化将“为促进全球的和平、安全和繁荣做出贡献”,并呼吁各方予以支持。
报道称,蒙古国正在推进修改宪法和制定特别法的工作。若成为“永久中立国”,蒙古国与他国进行军事演习将受到限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直接行使武力也将受限。
蒙古国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西三面与中国为邻,是亚欧大陆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国家。近年来,随着蒙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特大型矿藏如铜矿、金矿、煤矿及铀矿的发现和开发,蒙古国战略地位日益提升。
在中苏对峙的年代,大批苏联军队进驻蒙古国,最多时达15万人。蒙古国地缘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乔因戈尔说:“作为不想被卷入大规模纷争的蒙古国,那是一段再也不想重演的历史。”
蒙古国在脱离了俄罗斯的直接军事控制之后,效法瑞士、奥地利和瑞典等中小国家,制定了“既符合本国利益,又能得到两大邻国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理解”的战略,更加注重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来保卫国家安全。
蒙古国外交和安全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其所谓的“第三邻国”政策。所谓的“第三邻国”并非指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笼统指代某些国家和组织,特别是西方国家和组织及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永久中立国”在蒙古国外交政策中属于新提法,但应该是“第三邻国”政策的逻辑延伸,而非完全背离。简单来说,“永久中立”与“第三邻国”政策存在共通之处,即着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减少对中俄两个天然邻国的依赖。
对于成为“永久中立国”,蒙古国国内也有反对声音,认为“这是落后于时代的政策”,可能极大限制蒙古国今后的政策选项。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