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跑步经济:消费新台阶,精神高境界(上)
茧子
  ◆ 茧子

  跑步运动和马拉松偏爱经济发达地区,并不是巧合。跑步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相对富足的生活状态。随着女性跑者越来越多,跑步消费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其说跑步是一种生理学意义上的运动状态,不如说它是一种精神追求。

  我跑故我在。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这也许是跑步最朴素的理论,也许是跑步者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如今你的朋友圈里如果刷不出来几个跑步爱好者,那么你应该觉得自己有点落伍了。

  长走、慢跑、半马、全马……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当好多人还在为小康生活而在都市里行色匆匆、焦虑不堪甚至夜不成眠的时候,另一部分人已经朝着更健康、更贴近自然、更有境界的玩法出发了。

  跑步风潮悄然来临。这两年北京、上海、杭州马拉松的几万个名额都在数小时之内全部抢光——花上好几百元去“自虐”,这是抢什么好东西?

  跑步是个好东西。2014年的美国马拉松赛事超过1200场,55万人完赛;国际田联于2006年推出马拉松“大满贯”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马拉松赛,分别在英国伦敦、德国柏林、美国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以及亚洲的东京等城市举办。举办地都是些世界发达经济城市。

  最有经济实力的地方都争抢着要办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既能挣钱又能提升地方美好形象的事。

  中国已经意识到跑步经济的魅力,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46号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体育产业、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46号文提到,争取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当下,跑步无疑是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市场。

  跑步代表的经济实力

  201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5000美元,这是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小康社会的到来。也是这一年,跑步热和马拉松赛事热开始在各大城市蔓延。2011年全国举办了22场马拉松比赛,到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将要举办56场马拉松赛事。

  跑步运动和马拉松偏爱经济发达地区,并不是巧合。都市发展的规律是从温饱到小康,而人类需求的层次也是从生存、安全到爱与尊重、自我实现,当城市发达到足够为多数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之后,人们追求精神上的自我也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

  有一段时间,都市里“过劳死”和“失眠”成为热词,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和城市都到了压力紧绷的疲态甚至崩溃边缘,这时大家必须要找到一个舒缓压力的出口。跑步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导和解救了人和城市。

  看上去经济门槛最低的跑步运动,背后有着城市发展的强大经济支撑。比如一个正在或者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的城市,才会逐渐产生对健康、对运动的需求。同时,一个已经不再为温饱奔波劳碌的人,才会有闲暇时间并产生锻炼身体的想法。

  据在纽约生活的跑步猫合伙人、CEO兼教练柳欣介绍,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有六百多家跑步俱乐部,几乎每个街角都能随便找到一家。

  与此相对,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用几个月的时间体验女服务生等美国底层生活时,发现自己每天累成狗,根本没有锻炼和学习的时间。

  再看看跑步者们的装备,已经从“只需要一双鞋”发展到了从头到脚的装备:遮阳帽、运动耳机、防风眼镜、速干衣、计步器、心率计、智能手环、压缩裤、吸汗袜、背包、水壶、腰包、能量饼干……最好再来一双能记录步态的智能跑步鞋。

  根据近期《新快报》对广州30名跑步爱好者的调查,超过六成跑友一年花在装备上的费用在3000~4000元,2000元以内(赞助商赞助的跑友除外)、5000元以上装备消费水平的跑友较少。

  美国《跑者世界》杂志也在算账,美国跑友跑一辈子(45年)的跑步花费为:普通花费是11322美元,中档花费是43465美元,奢侈花费是163557美元。平均下来每年普通花费大约分别是1500元人民币、6000元人民币和2.2万元人民币。

  当城市经济水平尚未小康时,跑步是没法提上日常议事日程的。显而易见,跑步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相对富足的经济状态。

  跑出来的产业

  在2011年的中国(国际)休闲论坛上,央视名嘴刘建宏说,他几乎每天都要慢跑五六公里,出差两天以上就要带上一双跑鞋。

  现在,光有一双跑鞋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跑步爱好者。专业的跑鞋和跑袜都装上芯片了,更不用说必备的速干和吸汗的跑步衣裤,遮阳的帽子和眼镜要有吧,装水和零食的背包要有吧,记录跑步数据的智能手机APP或者手表、手环也是必备品。

  随着女性跑者越来越多,跑步消费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犹太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女人的钱最好赚。

  有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跑步装备的营业总额已经达到了300亿元。在全球运动装备共计约333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跑步产业就占据了其中的30%。有美国的研究机构表示,全球体育市场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据此测算,中国的这一市场在10年后达到46号文提出的5万亿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跑步、运动软件雨后春笋一般在移动终端上出现。2014年有12家运动APP获得了风投。在苹果和安卓市场中搜索“跑步”相关软件都会出来好几百家。据估计,咕咚的估值已经从50万元人民币增至1.5亿美元(约合9.4亿元人民币)。

  APP软件可以为跑者计算心率、消耗热量、记录跑步路线……更关键的是提供跑步社交,在跑步的圈子里上传成绩,互相交流。社交类APP大多为免费的,也有不少收费几十元的跑步训练教程,比如用于专业马拉松及半程马拉松训练的APP。

  跑步还促进了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一些品牌的各种手环产品价格高达千元,也挡不住跑者的购买热情;集成了四个传感器的苹果手表Apple Watch内建了“活动”与“体能训练”软件,可监测用户每天活动和训练的情况,最低售价超过2500元,但仍是果粉的最爱;就连以生产游戏鼠标键盘享誉世界的Razer,也迫不及待地发布了手环Nabu。 (明日请看B5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目击/街拍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
   第B04版:上海物业/金融城陆家嘴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第B06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08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个人理财
   第B12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14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专版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跑步经济:消费新台阶,精神高境界(上)
沈寂口述历史
曾少年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C15跑步经济:消费新台阶,精神高境界(上) 2015-10-17 2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