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规土局总工程师俞斯佳介绍道,除了花园洋房、里弄住宅、工业遗产等类型,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还特别关注百年高校、百年公园、特色民宅等,例如嘉定区的“汇龙潭公园”、普陀区的“华东师大思群堂”、浦东新区的“郑生官宅”、崇明县的“倪葆生住宅”等,进一步拓展了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视野。
“一些本来不错的历史建筑,专家们还在研究过程中,就被拆掉了,十分可惜。”俞斯佳透露道。第一批到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平均5年公布一次,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推荐工作与前一批相隔了十年。
今后,上海将研究优秀历史建筑增补的常态化机制,争取缩短名单更新周期;同时研究建立抢救性保护机制,对于个别面临拆除危险、没有保护身份的历史建筑,确保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优秀历史建筑不仅要“保得住”,还需“用得好”。本市还将拓展保护对象、明确保护要求,对风貌保护对象细化管理监督,对破坏风貌行为加大追究力度。俞斯佳补充:“鼓励原住民在专业指导下,合法进行建筑内部的改造和更新。‘原住民’保护模式不仅可以在石库门建筑尝试,还可以在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等优秀建筑中尝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