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感”之惑
“现在这个时代,特别是对于儿童作家来说非常容易出名,非常容易著作等身。这样的状态下,就非常容易培养儿童文学作家的‘大家感’,我把它定位成一种自我感觉良好。”《儿童文学选刊》执行主编梁燕用了“大家感”这个词来形容目前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些作者。“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年内有这么多的儿童文学作品纸质图书的出版,有这么多的出版社参与儿童文学的出版,所以我觉得我们确实在一个非常繁盛的时代。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繁盛的情况下,对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给了他们史无前例的自信,他们的作品特别容易出版,特别容易被关注,你只要作品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或者获过有点像样的奖,各位稿约就会纷纷而来。”
梁燕认为,由于“无难度出版成为儿童文学圈子里一个普遍的现象”,使得很多没有什么意义的书被出版,一些随手记下的东西,或者一些一看就知道是作者学生时代的作品都被放在做得很漂亮的书里出版,梁燕认为这些属于“史料”,是留待作者很有名时后人来研究作者时用的,现在拿出来出版,对于当下的小读者来说是一种不公平,一种欺压。
扪“初心”之问
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显然认同梁燕的观点,她认为“对于儿童文学的写作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对于作家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因为你会不愁没有出版,但这真的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坏在哪里?它会让很多人乱了方寸,忘了自己写作的初心是什么。”“今天的作家陷于一个困境,他的书销量要提高的话,不得不配合出版社做营销的活动;一个作家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签售,而不是在写作思考。”殷健灵表示,作者有时难免会被各种各样的因素所左右,有时也会动摇,而出版社必须要有销量,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写作者来说,假如你是有一个理想的写作者,不要忘记自己写作的初心是什么。”
接力出版社的少儿读物事业部副总监肖云峰也谈到了同样的问题,他认为应该“首先要把被市场塞满的心放空,把文学放进去。儿童文学图书市场虽然是风云变幻的,但它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就是文学的独立性。”
“选择题”之困
虽然大家都肯定如今的原创儿童文学非常繁荣,甚至出现“无难度出版”,但名家经典和畅销童书作家的作品依然是很多出版机构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上海国际童书展现场林立的出版机构展位间,甚至还有某畅销童书作家的一个专门展位“傲立”其中。于是对于出版社来说,用多少力量出版名家经典,用多少时间和精力来打造新人新作便是一道不算容易的选择题。
对此肖云峰认为,“虽然背靠大树是好乘凉的,但不植新木何以乘凉呢?如果你不思考这个问题,就谈不上前景和未来。”肖云峰表示,图书有三种属性,首先是作家和作品传播的载体,但它也是维持出版社企业运营的文化产品,同时它也是我们整个文化大环境的实体依附。所以有时候一个青年编辑的困惑会比一个作家的困惑还要更大,“我们假定它是十份的出版资源,我们要把这样的出版资源如何进行匹配,有多少要放在已经有的出版了十次二十次的出版作品之上,做出新的版本,还是要把这些资源放在新的人、新的门类上。” 本报记者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