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盟教席教授、前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发表主题演讲并参与小组讨论,他认为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从以往的中国和欧盟层面的交往,发展到中国和各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对话。他指出中国和欧洲未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再也不像以前只是单一地依赖某一条路线了。“中国和欧洲的价值观不尽相同,而且我们也处于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以我们现在要趋同。趋同首先要把‘不那么完美’放在桌子上,然后看看怎么样能够寻求兼容。在这么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当中,我们要学会和平、和谐地相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方院长李铭俊教授表示,回顾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成立和发展堪称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说:“如今,中国已提出了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战略,欧洲也提出了‘容克投资计划’,如何在商业实践中实现这两项战略的契合点,是摆在中欧的学者、学生和校友面前的一道现实命题。”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