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杂志的编辑部里遇到画家董缨女士,稍事寒暄后,她说起亡夫徐林兴先生:“先生过世11年了。他是位有成就的画家,先后在博古斋和朱屺瞻艺术馆举办画展,获得了普遍好评。现在,每当我翻看他遗下的一件件画作,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久久难以忘怀。今年他在世的话,已经70岁了。我很想为他再次举办画展,除了向公众展示他的艺术成就,也寄托我的缅怀之情。”
我与徐林兴董缨夫妇交往不多。但知道林兴先生功力扎实,画路很宽,举凡山水、花卉、翎毛、走兽、仕女皆有涉猎,而以山水和牡丹尤为擅长。他与董缨同师岭南派名家黄幻吾的弟子周志康先生,致力于岭南派画风研究和创作。
岭南派在中国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形成于现代的广东地区,以中西融合为其特色。即在宋元绘画传统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讲究色彩,章法独特,笔墨不落俗套。徐林兴经过多年努力,对这一画派的精髓体会颇深,新创作品,无论立意构思、色彩、笔墨,都给观赏者带来雄秀清远、空灵涤荡的感受。如他作于2000年的《江畔泊舟》(见图),画中轻重干湿并用,再淡彩渲染烟树云山、泉瀑峰岚,从而在山光水色中呈现清劲简洁、绚美秀逸的境界。这幅画作为珍品,与其他遗作一起,被董缨精心收藏着。
1999年代起,徐林兴受多处老年大学之邀,从事美术教育工作。那时,他曾得到了多个单位礼聘,但都婉拒了。原来,他自幼嗜画,初中毕业后,想考美专,竟因少带5角钱报名费而痛失良机。幸亏后来得名师指点,终于成才。由此,他深感老师的重要作用,发愿在这方面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他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决不马虎从事。他身体并不好,有一年患上下肢静脉曲张,双腿浮肿,站立困难。但依旧强撑病驱,在一星期里绘出课徒稿28幅,供学生临摹。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他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得到学生爱戴。
很不幸,长期劳累地从事创作和教学,过度透支了徐林兴的体力,终于过早地夺走了他的生命。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董缨至今继续行走在他没有走完的道路上,其艺术日益为人所知是个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