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首诗,三十年多年前读书的时候,教文艺理论课的教授把它念给同学们听,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可是,毕竟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有时难免记不全了。
时候是初冬,江南的天气就像深秋那般,一片烟雨笼罩。该怎么描摹此时的吴江?要不说苏州人真有文化,震泽小镇“美佳乐卤菜馆”(面馆)的严老板发给我这家面馆的微信公众号,里面与翻卷着的画面相配的,正是郑愁予这首名叫《错误》的诗。此时此刻,诗和景,景和情,黏合得如此熨帖,令我没有一点违和感,觉得十分亲切。
是的。我要赴一场定在苏州的约会。虽然,我就是个过客,但是,我早就把自己当作了归人。
苏州市烹饪协会会长、江苏省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华永根先生,于近期一下出版了两本关于苏州餐饮文化的著作。他的学生,苏州市烹饪协会副会长、上海食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蒋洪先生为老师举行一个小型的研讨会,邀请与苏州,尤其是与吴江餐饮界关系较为密切的上海朋友交流交流。在下幸蒙召唤,欣然前往。
到吴江,才发现,真是赶上了大好时光:一是吴江正在举办“江南运河宴”的展示活动,一是这个活动的菜品实际运筹者——江苏省餐饮协会顾问、中国烹饪大师徐鹤峰先生正在现场做指导。吴江宾馆总经理钱立新先生,不仅是高级宾馆的出色管理者,还是深谙烹饪之道的大厨,更是不余遗力推广吴江美食的大手笔,他特地辟出专厅,来展示这次“江南运河宴”的经典之作,令所有来宾欢享口福、眼福、耳福……有人谓之“五官科全体验”,洵为的论。
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流经我国经济最发达、商业最活跃的地区。但那个我们熟悉的“大运河”和这个我们陌生的“江南运河”,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应当说,吴江占据了“京杭大运河”中的重要一节,而现在我们提到的“江南运河”,有它自己特定的内涵:连接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北起江苏镇江,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挖苏州经无锡至常州的河道;公元601年,隋炀帝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江南运河”始称于世。“江南运河”吴江段全长47公里,其中,“运河古纤道”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点。这可是求神拜佛也请不来的“大咖”!以此为历史文化背景的美食展示活动,毫无悬念地体现着它扎实的历史文化积淀,传递出深厚的乡关故土情怀。
“江南运河宴”概念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更难得的是,它把“江南”纳入“吴江美食版图”之中,可见主其事者的胸怀和视野,敏感,开放、博大,深远,有着不同凡响的“霸气”和“朝气”。总之,“江南运河宴”,气场很足,气味颇醇,气质甚佳。
据说,“江南运河宴”已经先行先试一些日子,反响特别强烈,到了一席难求的程度。想要拿到“搭乘”的“船票”,不提前下单预订而偿一膏馋吻之愿,门儿都没有。
这样的一桌菜,绝对称不上奢华,当然也不简朴,应当说,这是一次精致的美食作品呈现。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这桌菜,仅仅是一年四套菜中的一套。按照设想,这个时间推出的,应该属于冬季套菜。
听呵,那是大师跫然的足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