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3岁入党,那时我在上钢三厂的车队班工作,是车队长助理。
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我们班的党总支书记陈国元,记得那天我在鲜红的党旗下立下庄重的誓言后,他找我谈话:“你是三钢的储备力量,即便已经工作了也要不断学习,有没有信心把本科文凭读出来?这是党对你的第一个要求。”本科文凭对当时三校生毕业的我而言,似乎是很遥远的事,可我还是决定加入“高复”行列。
2001年,对三钢人来说是多舛的一段时间。三钢转制并入宝钢集团,减员和关停的阴云笼罩在三钢的上空,那时有个不成文的原则,就是尽可能把有能力再就业的35岁以下年轻人协解掉,把更多留厂机会给没有竞争力的高年龄职工。那年我25岁,配合班长把自己昔日的朋友、同事减完后,下一刀则轮到了自己。过程肯定是痛苦煎熬的,可当时我的冷静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一丝骄傲。作为党员,我没让领导做思想工作,就离开了培养我多年的三钢,党籍转到街道,踏上了再就业的道路。
屋漏偏逢连夜雨。失业后的第三个月父亲因病离开了我,当年的高复考试也就没能参加。那段时间我频繁进出职业介绍所的大门,脚步远不如离开三钢时的潇洒,但党员的身份让我不愿做三钢的“钉子户”。在家中待业半年时我接到了陈国元书记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做公交车驾驶员。挂掉电话前还问了我一句:读书没有落下吧?我的无言以对让老书记默然,很长一阵无语后他轻轻叮嘱:“活着是含辛茹苦,但学习会让你体会幸福。”
2002年,我进入公交公司做驾驶员,工作生活稳定了,我开始定定心心读书。2年高复班、4年大专、4年本科,10年里我完成了工商管理专科文凭和华东政法的法学本科,专业类也考取了汽车驾驶员高级资质。
有人问我:“你想跳槽吗?”我摇头。“那你一个公交驾驶员要本科文凭派什么用?”大概是被问得多了,我心里也存了疑问,莫非读书就一定要有目的?十年的学习,我没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只由着自己的爱好读书。从书本里体会到的安静和稳定,就如同我现在从事的公交驾驶员工作。大概因为之前经历过的波折让我对于稳定看得很重,我喜欢现在可以安心工作,安心读书。如果说一定有目的,那也许是觉得自己安心在一线工作可以让很多公交的青年人感受到踏实的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一种完全可以自主的幸福。
2016年,我竞聘到国际旅游度假区车队做驾驶员,还是在一线。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团队中我成了年纪最大的一员,我把党员先锋岗和党员工作室带到了国际旅游度假区,在有新队员加入的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带教师傅,我依然鼓励他们多读书。也依然要面对他们的疑问。“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我们只有不断向外面的世界去学习,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找,才可能获得一种叫做进步的人生,这其中的幸福,我知道。
十日谈
在党旗下成长
那本剪影集可见信念与初衷,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