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气的捂灰寿星壶
蔡一宁
  ◆ 蔡一宁

  十年前出差北方城市,在逛古玩市场时,时见紫砂寿星壶大大方方地陈列在博古架上,甚至地摊上。这类壶一般在壶盖面上都钤有两个葫芦形印章,上有阳文楷书“豫丰”,底章常可见“营口福康”等铭记。此类寿星壶真品随着近年紫砂壶的收藏热而日趋鲜见,而仿品却如雨后春笋,泛滥于市,应引起收藏者的警惕。

  我当年在兰州古玩市场上收藏到的那只黑砂寿星壶“高端大气上档次”(见图)。此壶通高15.5cm,壶宽20.5cm,底径12cm,口径11.5cm,壶体黝黑如漆,素洁规整,圆融大气,端庄敦厚,直颈高挺,上下沿起凸线,与凹嵌的壶盖呼应,二弯流紧贴壶身,修长而有力度,壶嘴端呈六角形,壶嘴内壁有七个出水孔,盖上印章与一般寿星壶无异,但其底部钤有满、汉“豫丰”两种文字的方形阳文印记、壶肩部的软提梁把座外钤有阴文楷书“金廷”两字,惜原配的铝质提梁已锈蚀断裂。显然,它是清末民初宜兴阳羡制壶高手施金廷的杰作。

  施金廷(1877-1950),宜兴丁山人,是宜兴现代制壶名家施小马的爷爷(施福生的父亲)。他曾受雇于“豫丰”公司,尤善制作寿星壶,其手工制作的寿星壶风靡华夏,尤其受到北方茶馆(客)的青睐。

  “豫丰”为清末至民国紫砂陶器店号,由吴启南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创立,总号设在天津,故产品主要销往北方。早期所用印款为“鼎裕”,民国始用店号印款“豫丰”,印款为葫芦图案,中间有“豫丰”二字。豫丰紫砂陶器店经营品种丰富,有名家紫砂壶,也有百姓日用的大型粗壶,还有缸盆等日用器物。

  当年像“豫丰”这样的商号还有不少,它们分别在上海、无锡、杭州、常州、南通、镇江、青岛、烟台等沿江沿海经贸流通发达地区开设陶瓷商店,经营紫砂器,有的还远赴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开店谋生。这些商号的诞生和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紫砂器在国内外的营销和影响,同时也对紫砂文化和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豫丰公司与吴德盛等紫砂商号一样,惜败落于抗战时期。

  寿星壶一般属于紫砂茶壶中的大路货。由于价廉物美、经济实用而深受广大农村人的喜爱。但施金廷制作的寿星壶与众不同,不仅做工上精益求精,而且经营上诚信为本。当年他接到了“豫丰”100把寿星壶的订单,一次性拿到100大洋的预付定金的消息在宜兴传为了佳话。现在收藏市场上已很难见到施金廷的寿星壶了。

  此寿星壶通体黝黑,色如乌金,是其制作的“捂灰”特殊工艺使然。“捂灰”是把已烧成的紫砂成品放入陶瓷钵内,里外全部充填谷糠草木屑等碳性较强的物质,再次入窑低温(1000摄氏度以下)二次烧制,利用窑内局部形成的还原气氛,使泥料中的氧化铁在缺氧的环境中和碳素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复原成了氧化亚铁而使壶体内外呈现黑色的一种传统工艺。它是制壶者应用窑变现象改变壶色的创造性实践。由于经“捂灰”工艺烧成的紫砂壶经泡养后会呈现出像“墨玉”一般的温润色泽,故而深受紫砂爱好者和收藏者的追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聞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2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3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金色池塘
   第C07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C08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大气的捂灰寿星壶
艺术有径仰师领
檀木老赏扇
乐道钟馗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C05大气的捂灰寿星壶 2016-08-07 2 2016年08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