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沪召开的“第三届肿瘤微创治疗上海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治疗中心主任孟志强教授团队以详尽的数据,说明作为外科、放疗、化疗之外的“第四种武器”,微创手段在癌症治疗中的积极效果。
自2013年起,肿瘤医院微创治疗中心每年开展以海扶刀、射频消融为代表的肿瘤微创治疗5000余例。在对已建立的肝癌治疗随访数据统计后发现,对于肿瘤位置良好、直径3厘米以下的“小肝癌”行射频消融,可达到与外科根治切除同等的疗效;对于那些大于3厘米小于5厘米的肝脏肿瘤,无需“开膛破肚”也能达到1年92.6%、3年66.6%、5年61.8%的生存率。微创疗效与传统手术治疗相当,且有着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诸多优势。
孟志强进一步介绍说,对于那些肿瘤体积较大或位置较深、外科手术无法切除的肿瘤,也可通过射频消融使其完全坏死。“除了原发性肝癌外,射频消融还适合转移性肝癌治疗。例如,肠癌肝转移虽属于晚期,但在外科手术切除肠道肿瘤基础上,通过射频消融消灭肝脏的转移瘤,患者仍可获得根治机会。”
在海扶刀用于胰腺癌治疗方面,根据肿瘤医院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法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在“海扶刀”治疗后,1年生存率达35%,中位生存期达9.3个月,显著优于放化疗,无明显不良反应,还能有效缓解癌痛症状。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肿瘤医院微创治疗中心目前已制定了微创消融标准化操作流程,包括诊断标准、适应症和禁忌症、分期计划、术后疗效评估、并发症防治、出院及随访标准。孟志强强调,微创治疗需要纳入多学科轨道,也需要与肿瘤的其他三种“武器”协调搭配,才能获得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