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中国任何地方、任何电梯里司空见惯的情景:在最后一个人挤进来后,他(她)或靠近仪表板的人会条件反射般地按“关门”钮,管它电梯门自动关闭的时间到没到,管它外面有没有人等待。我百思不解:这是为什么?
答案意外地来自与一位外国人的对话。
那年夏天,我作为翻译,陪某企业去意大利、英国、瑞士洽购纺织设备。在外一周多,我观察到,无论是在出口公司,还是在公共场所,没有一位外国人按“关门”钮,都是静候电梯门自动关闭。而在旅游景点或商场,放眼所见,伸手按“关门”钮的,往往都是“同胞”。
记得是在瑞士,忙完公事,我与出口公司公关部劳拉小姐聊起了那个话题。她沉思片刻,谈了个人看法,令我恍然大悟、谜团顿解。
她认为,之所以产生那种现象,恐怕与一部分人缺乏“顾及他人”的理念有关。举例来说,本来电梯门设定开启15秒钟,可5秒钟后,里面的人急忙关门,那么在剩余的10秒钟里,原本可赶上那趟电梯的人,不得不花费远远长于10秒的时间等下一部。那些求“快”的人,把自己的时间建立在他人“慢”的时间基础上,说严重点,是有“利己损人”道德瑕疵的。何况,本来一部电梯能容纳的人,非要分成几部来装,那不是浪费吗?
接着劳拉就提及“节约能源”的观点。她说,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按“关门”钮关门与电梯门自动关闭,所耗费的能源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多。她记得瑞士曾做过一次实验:先精确测定各品牌电梯按“关门”钮关门与电梯门自动关闭所耗能源之间的差异,再乘以全瑞士那些电梯拥有总量每天关门的平均值,结论是不按“关门”钮关门一周省下的能源,就足够几十位瑞士人一年的用电量。所以,你几乎看不到瑞士人在电梯里按“关门”钮。
故事讲完了。我不奢望国人在一夜之间都放弃按电梯“关门”钮的习惯,我只是期盼读到拙文的读者们,在乘电梯时,牢记“顾及他人,节约能源”八个字,从此不再按“关门”钮,并广而告之,让更多的人知晓。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