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上海颁布“沪六条”,提出在继续严格执行“沪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态势,确保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一线城市调控的最新“领跑者”。而国庆期间,北京、天津、苏州、郑州、成都等22城重启限购限贷,楼市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去火降噪。
动态
个人购房贷款迅猛增长
从去年“330新政”颁布以来,楼市进入史上最繁荣的18个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前8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7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6623亿元,同比增长38.7%,而库存面积减少为70870万平方米,比7月末减少512万平方米,连续6个月减少。房价方面,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截至2016年9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同比上涨16.64%。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2437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41%,涨幅较上月扩大0.69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1.49%,涨幅较上月扩大3.43个百分点。
伴随房价蹿升的,是个人购房贷款的迅猛增长。仅2016年上半年,全国个人购房贷款增加2.36万亿元,逼近2015年全年的2.66万亿元,个人房贷占到四大银行贷款总额的一半。央行发布的8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人民币贷款增长9487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长5286亿元,占比55.72%,成为信贷增长主力。而在2015年,全国新增贷款超11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仅占1.1万亿元。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多地政府向楼市出招,加码限贷政策。其中,北京将普通住宅首套首付和非普通住宅首套首付分别提高到35%和40%,深圳、广州将二套首付提高到70%,南京更是将二套首付提高到80%。其他城市也将首套首付升至30%,二套首付升至40%到50%。武汉明文规定对非本市户籍居民购买二套房停止放贷。“北京的政策是一把标尺,各地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跟进调整。”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分析道。
在层层加码的调控下,市场成交量已呈下跌趋势。据中原地产统计,10月第一周(10.1-10.7),北京的日成交量从11222平方米下降到2026平方米,南京从17000平方米下降到6608平方米,杭州从38799平方米下降到11131平方米……同时,外地人投资买房的比例大幅下降。以苏州为例,今年一季度非本市户籍买房人占到七成,如今剩下不到三成。
对应
压缩市场资金流动性
尽管没有对市场供需两端进行直接的行政管控,“沪六条”却传递出清晰的信号:楼市调控的核心目标是防范金融风险爆发。
“这次楼市暴涨与之前有很大不同,不完全是基本面供需失衡导致的,而是资金面供需失衡导致的。买卖双方在资金面上力量对比失衡。”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执行所长陈杰教授认为,解决楼市失衡,不仅要从实物形态的供需两端入手,也要从资金形态的供需两端入手,“很重要的就是,一要减杠杆,二要压缩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信贷资金自我放大,防范吹大房价泡沫。”
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以来,全国超过20亿元的地块已经达到154块,超过去年的151块,其中溢价率超100%的达到88块,比2015年的总量还多。“沪六条”中再度强调商品住房用地交易资金来源监管,陈杰认为这对供应端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表面上似乎会增加房企拿地的融资成本,但当前格局是房企资金来源十分充足、高杠杆融资泛滥,导致地王频发,房企大肆通过炒作地价来拉高房价。当前削弱房企融资能力来降低地王的出现,让地价不继续密集攀高,对楼市气氛有相当大的冷却作用,也减少了房企高杠杆拿地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需求端,全面实行二手存量住房交易资金监管的施行亦有深意。卢文曦分析,“就上海来讲,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比例为1:2。上海已近进入存量交易时代,在庞大的交易量情况下资金安全尤为重要。”陈杰也认为,房价自我放大机制受阻,买卖双方在资金面的力量失衡缓和下来,房价就能得到一定控制。
市场
或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上周(10.3-10.9)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17.2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4.7%。上周成交均价为4297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8.1%。受国庆假期影响,市场供应和成交都有下降。
从市场反应看,买卖双方正在坦然接受政策的指引。“之前,一套房子十几个客户同时看,房东就会频频跳价。”一位中介告诉记者,“现在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大家的节奏慢下来,看房后都要回去商量再决定。”
卢文曦分析,基于此前几轮调控对价格的制约力偏弱,加上本轮交易热潮的主力人群为置换改善类群体,并不受严格执行的制约,“近期不会带来更多恐慌感,在供应的支持下,后续成交或稳定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陈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轮政策对房地产具有预期自我实现和价格自我放大机制的金融属性进行针对性打击,疏导资金过度流入楼市,可能是短期内大城楼市调控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组成部分。而从长期看,还需要通过增加大城市土地供给和多种手段调节住房的合理需求,恢复楼市在实物形态的供需平衡,才能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