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街道位于松江老城区,城市建设更新速度较缓,生态环境顽疾较多,调查摸底难度较大。街道通过“一小时巡查制度”,非但不留死角发现问题,而且打通渠道破解难题。这些发布在微信群的“图文病灶”,将通过“三张网”兜住,第一张是居民区网,由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居民区议事会等干预;第二张是街道层面的网,通过网格化中心、城管、消防等部门合力;第三张是区相关部门网,涉及区房管、市政、建设、农委、水务等部门时协调。
例如,松江工务段货场地处沪杭铁路与人民河之间,是铁路动脉沿线的一张名片,但不久前突然冒出一片集装箱房,俨然建起一个“私家生活庄园”,非法养殖活禽臭味熏天、噪音不断。人民桥居委会在巡查中发现了这些简易棚,但由于居民区对火车站堆场无管辖权,便第一时间拍摄照片和视频上传,街道一面向区里汇报,一面与铁路部门沟通,一面以属地化管理为由进入现场告知整改,最后通过联合执法,一举端掉这个非法集聚点。
相似的还有蒋泾河的环境整治,“三无”船只沿岸叫卖货物,甚至干脆长期停泊居住,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俨然形成“水上城中村”,也是通过居委会巡查上报、街道与多部门联动,还居民一片水清岸绿。
“‘一小时巡查制度’是街道服务社区的前沿阵地。春江水暖鸭先知,社区居民的冷暖,居委会工作者要在一小时的走、看、查、问中了解。”岳阳街道负责人强调,如此服务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有成效。“接地气”的巡查也成为察民情、解民忧的良机,听取整治后的区域如何规划与建设,聚焦功能与环保并重,使得居民生活更有获得感。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