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古乐新玩法“乐无穷”将于三月大跨界
~~~古乐新玩法“乐无穷”将于三月大跨界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昆曲“拌”钢琴 别开“笙”面
古乐新玩法“乐无穷”将于三月大跨界
朱渊
■ 张梦
■ 顾劼亭
■ 高博文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那比“滥竽充数”中的竽略小一号的古乐器“笙”,若融入室内乐、打击乐、多媒体,能“变奏”成什么样?评弹闲散的调子和同样自由的爵士乐能“碰撞”出火花吗?昆曲若用钢琴伴奏,会不会更洋气?

  传统戏曲、曲艺和民乐,在艺术家的手里到底能翻出多少新花样?上海音乐厅提出的“乐无穷”第二季将于3月拉开帷幕,再次将把目光聚焦于传统民族音乐,探索其无限可能。 

  不识“笙”面

  若不是吹“笙”的吴彤在本届格莱美拿了提名奖,估计“笙”在大多数年轻人脑海中,也不过是课本上“滥竽充数”插页中,摇头晃脑的古代人拿着的奇怪乐器。

  足足有4000岁的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在《诗经·小雅·鹿鸣》中就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字句。然而,当初凡吹必300人的声势浩大的盛况,绵延至今,竟遭遇许多年轻人“见面不相识”的尴尬。

  自小学习吹“笙”的张梦玩笑说:“带着‘笙’出国演出,每过安检必被盘问,可能长得有点像‘杀伤性武器’,安保人员总是将信将疑地让我表演一段才得以过关。”作为中国最古老乐器,莫说外国人,就是本国年轻人也有许多不识“笙”面,让人唏嘘。

  然而,自小有反骨的张梦,偏不信邪。学过竹笛、长号这两种在中西乐器中都算“出路尚可”乐器,却最终投入“笙”的怀抱,张梦坦言是看到了“笙”的无限可能。“你们别看这是4000年前就有的乐器,他的多面性不可估量,什么都能吹。我每次过海关,都拿它吹布鲁斯(蓝调)。”

  作为“乐无穷”第二季的头场演出,张梦为自己的音乐会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绘笙汇瑟》。音乐会中除了传统“笙乐”外,还将呈现这一古老乐器同电子乐、多媒体、打击乐、混合室内乐等跨界融合的能力。

  精于演奏亦擅长创作的张梦,脑子里有无数新奇实验,都将在音乐会中得以实现。音乐会曲目中最特别当属原创的《水下幻听》,张梦会戴着潜水镜,在多媒体影像配合下,展现人在水中听到的各种奇特声音。

  评弹撞爵士

  这些年,高博文在评弹实验创新的路上从未停歇。继此前摇滚评弹带来广泛争议也收获无数粉丝之后,他又将评弹投入了爵士这一崭新的炼金炉。

  “音乐都是相通的”,这话虽烂俗却也是真理。评弹和爵士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自由精神这一点上倒很是惺惺相惜。最初的尝试,因没摸准路数,进展非常缓慢。高博文说:“评弹都是自弹自唱,非常个人化,调子也十分自由。今天演员状态好,可能调门高一些、腔拉得长一些;明天状态不好了,调门就降低些,每天演来都略有不同。”这份自由,曾经为评弹和西方乐器的融合带来很大障碍,也为最初和爵士的合作带来困难。

  但幸好爵士也不是太“规矩”的门类。于是艺术家们渐渐放弃既定路子,在各自自由中“碰撞”出最好听的“意外”,才有了这场“古韵新弹——高博文和他的朋友们新评弹音乐会”。

  这种“不是你要改变我,也不是我要顺从你”的“碰撞”很是让高博文喜欢。“爵士评弹”的推出,跟“摇滚评弹”一样,不是评弹的方向,而是给予年轻人的评弹选项。

  据悉,在音乐会中,评弹的“蒋调”“丽调”各种流派、“九大连环”等曲牌都会被改编演绎。

  钢琴伴昆曲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去年艺术节上大放异彩的“《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顾劼亭钢琴昆曲音乐会”,此次也将亮相“乐无穷”第二季。

  旅法钢琴家顾劼亭,自小学习钢琴,后研习德彪西作品。和其他浸润于西方艺术的钢琴家略有不同的是,受曾任苏州昆曲博物馆馆长父亲的影响,顾劼亭自小耳濡目染,对昆曲亦很热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她看来:“水磨腔慢笃笃的调性,和德彪西的音乐有种特别的共鸣。”

  此前,观赏过《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的观众都对钢琴和昆曲融合营造的朦胧意境印象深刻,顾劼亭希望:“借助‘乐无穷’这一传统文化创新演绎‘大集合’平台,能让更多观众领略汤显祖笔下杜丽娘行走在德彪西行云流水般音乐中的风姿。” 

  本报记者 朱渊 

  马上评

  莫困于“套路”

  “笙”这一中国乐器有4000岁了,古老至此,“笙”依然是种未完全定型的乐器。张梦说,笙什么都能吹,因不定型才变化无穷,“不困于套路”才有无限可能。

  当然,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好像“笙”这样尚处于开放状态的乐器不很多,但即便已经拥有“很深套路”、成熟精致的传统艺术,也未必就没有创新探索的空间。同样是“降龙十八掌”,不同的人变化出不同的打法,发挥不同程度的杀伤力。不怕“套路”深,怕的是深陷“套路”不自拔。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传统”二字凝结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结晶,不该成为禁锢文化发展的壁垒。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 /综合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家装之窗
昆曲“拌”钢琴 别开“笙”面
“甜糯”醉了 “嗲嫩”酥了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昆曲“拌”钢琴 别开“笙”面 2017-02-17 2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