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细活吓退多人
一般,美术界把1914年设为月份牌元年。那一年,画家郑曼托采用擦笔水彩画法,创作月份牌《晚妆图》。杨建明介绍,月份牌是上海开埠通商的一个广告产物,月份牌创作在1930年左右达到巅峰,之后因战乱陷入低潮。新中国成立,以年画面目出现的月份牌再迎创作高峰。1990年代至今,受数字媒体等冲击,月份牌淡出大众视野。
2011年,月份牌年画被列入上海市非遗名录。同年上述传承基地正式开门迎徒,作为月份牌年画项目第四代传承人的杨建明、韦献青一直翘首以盼第五代成长起来。
杨建明透露,月份牌创作需要多个步骤,搜集素材、素描稿、拷贝、碳精粉擦笔、上色,“仅‘擦笔’就要两周以上,所以一幅作品至少要一到两个月,以前画家花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并不稀奇”。此外,月份牌讲究“甜、糯、嗲、嫩”特质,上色时需用水彩一层一层覆盖出清透丰润感,展现女性吹弹可破的肌肤。“每一个环节每一笔都不能有丝毫马虎,要坐得住、静得下来,所以得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艺术。”他指出。
下班周末就来学画
2016年,市美协与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星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参与月份牌年画“非遗项目”建设,月份牌年画传承基地迁入佳都大厦内,画室环境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更令2名传承人欣喜的是,这次登门求学的年轻人“坐得住”,“他们大多是美术专业院校的硕士或博士毕业,还有一名大学老师”。6人中最长35岁,最年轻的22岁,完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月份牌技法与创作。
为了能凑上学员的机动时间,2名传承人工作日大多待在传承基地内,他们放弃统一大课教学模式,采用师带徒,只要有徒弟有空来便进行免费指点。他俩始终认为有年轻人肯学就应该无私地教。
学员方怡佳是一名地勤,平时不是在机场上班,就呆在画室里学画。其他学员也不满足于周一到周五的学习,纷纷用双休日练画。“月份牌需要整块的时间进行创作,一开小差思路就会被打断,肯定画不好。平时太忙了,休息日心比较定。”学员、策展人徐崎遥指出。
月份牌能否画人体
没有周末、又不挣钱,这批年轻人为何愿意守候月份牌?
正在读博的姜修宜希望未来能研究月份牌的断代史以及艺术流派,“现在做这一方面的人太少了,也算另辟蹊径,而且我喜欢这种细腻的画风”。
姜修宜称:“能不能把西方人体画引入月份牌,这门技艺最适合表现肌肤质感了。如今月份牌的功能性没了,不过艺术性还可以做文章。”方怡佳认为,月份牌走文创产品之路也大有可为,“不过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做出更多原创作品,不能老翻版前辈的作品”。
2名传承人守着国内仅有的传承基地,有喜有忧,“这批年轻人真的很刻苦,不容易。不过月份牌传承中最大的问题仍是缺少人才,会美术的孩子很多,但是愿意为这门技艺投入精力的人太少了,除了难静心,或许也迫于工作压力与家庭重担等客观因素”。 本报记者 肖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