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还藏有一张2002年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舞剧《白毛女》的节目单,那位叫张薇莹的演员是那次演出的主角,她在剧中扮演白毛女。
记得当时还跟请我去看戏的朋友说,怎么主演不是辛丽丽?我朋友瞪我一眼说:“辛丽丽早已不演了,现在是张薇莹挑大梁,人家是公认的第三代白毛女好口伐。”
多年以后,在好友蒋鸣玉的饭局上,他介绍我认识了身旁一个叫“芭蕾”的姑娘。
姑娘生得一张蛮传统的瓜子脸,却时尚且楚楚动人。蒋兄关于这位美女的一番“啰啰嗦嗦”,让我想起了那年的演出。原来这位被朋友们唤作“芭蕾”的姑娘,就是当年的第三代“白毛女”扮演者张薇莹。
这位脸庞清秀身子略显单薄的国家一级演员,为中国的芭蕾舞事业以及中国芭蕾的世界声誉奉献了太多的青春和岁月。从艺几十年,不仅获得过几乎所有的国内著名的芭蕾舞表演的比赛奖项,而且还是享誉世界的美国杰克逊芭蕾舞比赛的奖项获得者。
“白毛女”让人们知道了张薇莹,但成就了她的声名,奠定她事业顶峰的并不仅仅只有一个“白毛女”。
熟悉并喜欢张薇莹芭蕾艺术的人们,至今依旧津津乐道当年她主演的《唐吉诃德》里的姬特丽这一角色。一段段深情款款的舞姿,将姬特丽对理发师巴西里欧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她在《胡桃夹子》里则运用古典芭蕾的形式,将克拉拉的激情、善良和勇敢的个性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当然从完美展示芭蕾艺术的角度来论,她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表演,则多少为后来者起到了教科书的作用。
她塑造的朱丽叶这个角色,不仅把人性的柔情和力量通过深厚的舞蹈语言和情感得以表现,更是将芭蕾的优雅庄严和舞蹈所蕴含的诗歌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有趣的是她身上的这份舞蹈般的诗意,并没有随着她的“退役”而消失,相反这份诗意在她日后的人生中更浓烈地弥漫开来。
她开办舞蹈学校,为她心爱的芭蕾事业传承薪火;她满世界旅行,去寻觅她的偶像,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玛戈·方婷和德瓦卢娃的精彩足迹……而一支来自于意大利的红酒,不经意间又让这位芭蕾仙子开始沉醉于这浓浓的酒色之中并成了这支非常浪漫的托斯卡尼亚酒的中国代理。4年后,生意不做了,却再也舍弃不下这阳光下的滴滴浓浆玉液。
年初六的傍晚,张薇莹跟我讲了一个关于流浪猫的故事:
“2015年5月的某一天,我和朋友们在路边见到一只残疾小猫,因可怜这只小猫我便把它抱上了车。后来有朋友说这残疾猫很难养的,还是把它放回原处吧。就在我犹豫不决时,又有个朋友说,她听得懂三种动物语言,刚才她听到了这只猫对着我叫了两声“妈妈”。于是我不忍弃之,就把猫抱回了家。
“我把它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护理,不但洗澡、喂食还给猫按摩。小猫有严重的眼疾,我就天天给它滴眼药水,滴了整整一个月,小猫的眼疾也终被我治愈了。今天,这只曾经残疾的奄奄一息的乞丐猫,已变成了健康活泼可爱的富贵猫了。朋友们都说我有爱心,对一只流浪猫这么好。我觉得它冥冥之中遇见了我,而我便拥有了它,这不仅是我们的缘分,更是一份爱的力量……”
2016年,著名的英国皇家伯明翰舞蹈学院,通过严格的考试,非常吝啬地在全世界招了6个学芭蕾的孩子。仅有的一位中国孩子,便是张薇莹的私教学生。
她说带教了这个孩子五年,从一开始就感觉这孩子能行。因为从孩子身上,她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充满了爱的力量。
张薇莹说,小时候的她学什么成什么,如果不练舞蹈,她或许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或游泳健将。正是这种自信和对梦想的坚持以及对生活中那些美好诗意的追随,昔日的“芭蕾”才依旧优美地舞动着,今天的张薇莹,也依旧诗意盎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