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种树 意味浓
“今年植树节,好想亲手种棵树。”不久前,28岁的郑先生在朋友圈里这么写。记者了解到,植树节前夕,有这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虽然如今市区内已难觅植树场地,但在偏远的郊野大地,仍有不少可提供种树的场所。
比如,在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整个3月期间都接受市民报名植树。只要付费100元,园方就会提供工具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市民可选择栽种栾树、乌桕或落羽杉。种完树,还会拿到一张铭牌和一份认养证书,作为纪念。
若想要时尚一点,则可以选择栽种果树。崇明区长兴镇的“前小桔创意农场”,已经连续几年推出种桔树的活动,植树人还可以定期回到农场,看看自己种下的常绿桔树,闻闻果香四溢的桔子。今年,农场还给植树人准备了一些绿萝枝条,以农场的大盆绿萝为母树,大家可以带回市区栽种,将绿色生态健康传播给更多人。
认养树木 有情趣
多年前,上海首创通过“认建认养”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受到市民和企业欢迎。最近几年,“认建认养”的数量一放出,短时间就被一抢而空。2016年,本市“认建认养”土地达123万平方米、树木达7万多株,参与人数约10万人。
今年植树节未到,已有不少性急的市民来咨询了。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去年“寻找植树小伙伴”的活动声势浩大,也激发了许多市民再次植树的热情。今年,公园新添了以“樱花、桃花、池杉、海棠、雪松”为主的“爱情、亲情、友情”三大主题的树种,以及部分古树名木,供社会各界认养。单身男女可认养浪漫的樱花树,亲子家庭可认养美丽的海棠,情侣和夫妻则可认养挺拔的池杉和柔媚的桃树,寓意“‘杉’生‘杉’世十里桃花”。
本市“认建认养”平台已在悄悄开发筹备中,预计下周将在“绿色上海”“绿博士”等微信公众号及上海绿化市容门户网站上线。市绿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个平台上,市民可了解各区“认建认养”地点、咨询电话、已被“认建认养”数量与剩余数量。
植树内涵 需拓展
近年来,全民义务植树的尽责方式,已经越来越“不拘一格”,植树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就在今年1月,全国及各省市绿委办均研究探讨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与统计管理规定(试行)》。规定中,酝酿将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拓展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建认养、基础设施、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8类,并设折算标准。如救护保护级别森林野生动物1只,折算为植树1株;抚育公共场所绿化地2平方米,折算为植树1株……
按《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市民每人每年应义务植树3株。但对上海等大型城市而言,中心城区“种树难”凸显,施工技术要求也令普通市民很难胜任。因此,上述《规定》若能通过,确实拓展了义务植树的尽责渠道。不过,市绿委办秘书处处长王玉华坦言,对于野生动物本就不多的上海,由谁来统计、认可救护的数量,谁来录入到相关系统,都尚未明确。
王玉华表示,针对上海的特定地域条件,今后应更多地推行“认建认养”、网络植树等尽责方式。同时,绿委办将以绿化文化活动的形式,将“绿意”实实在在地回馈到市民身边。“比如,捐资植树的市民可以免费参加园艺大讲堂。又比如,通过绿化大篷车进园区、绿化小市集、插花活动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园区白领、社区居民提供绿化服务。”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