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球前50强艺术家(销售总额排行),中国(华人)艺术家有16人:张大千1、齐白石3、吴冠中4、傅抱石9、崔如啄10、黄宾虹14、赵无极16、李可染18、吴昌硕21、徐悲鸿22、陆俨少33、朱德群34、林风眠35、任仁发36、吴镇49、溥心畬50等
●中国重返全球艺术市场第一位置,2016年交易额达到48亿美元,售出91400件拍品。2016年全球拍卖交易额总计124.5亿美元,售出675500件拍品。
●艺术市场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和具有流动性的市场,购买价格超过100000美元的艺术品,可以获得10%-15%的年投资回报率。 乐梦融
“中国重新成为全球最大艺术品市场。”2月末,法国艺术品行情公司Artprice和中国艺术机构雅昌文化集团联手发布了《2016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2016年全球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艺术品市场进一步降温的背景下,中国相对出彩的交易数据引人瞩目,并已重新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该报告指出,中国的总销售额最高,“无疑确立了它(在艺术界)的超级大国地位”。
全球拍卖总额下降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的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48亿美元,占全球拍卖额的38%,此前中国曾连续5年蝉联全球最大艺术品市场,直到2015年排在美国之后名列第二。美国退居全球第二,市场份额降至28%;英国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去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为125亿美元,与2015年的161亿美元相比下降22%。成交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价值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艺术单品去年只售出80件,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160件。
艺术市场在地缘表现上也是地区经济实力的综合反馈。全球艺术市场中的四大城市并不出乎意料,分别为纽约(交易额为32亿美元)、北京(交易额为23亿美元)、伦敦(交易额为21亿美元)和香港(交易额为11.5亿美元)。全球前五强的拍卖行里,佳士得和苏富比数一数二,三家中国的拍卖企业保利、嘉德、匡时分别以9.8亿、6亿、5.5亿美元的总交易额分别位列第三到第五位。
冠亚军的西方拍卖行的成绩离不开中国买家的贡献,去年,西方拍卖界奉为上宾者如王健林在纽约苏富比购藏莫奈《睡莲池与玫瑰》(2041万美元)、刘益谦在纽约佳士得购藏莫迪利安尼《侧卧的裸女》(1.7亿美元)、王中军在纽约苏富比购藏梵高《雏菊与罂粟花》(6177万美元)。
大家都是在等等看
Artprice将拍卖总额大减归因于成交单价超过1000万美元的艺术品数量暴跌——从2015年的160件减少到去年的80件,与传说中顶尖土豪买起顶尖货色毫不眨眼的作风相悖。经济低潮阻挡着卖家拿出尖货的兴致,没有好东西投入市场,激发不出买家的购买力。发布报告的蒂埃里·埃尔曼说:“现在的态度都是等等看。”
去年拍卖价最高的作品包括法国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的名作《干草堆》(成交价为8140万美元)以及巴洛克画派代表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名作《罗得与他的女儿们》(成交价为5810万美元)。两者都是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成交的。
在中国的销售中,传统书画作品占绝大多数。2016年中国拍出最高价的是14世纪初中国画家任仁发的作品《五王醉归图》,成交价4589万美元。中国画家张大千作品销售总额最高,其次为20世纪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接着是中国画家齐白石和吴冠中,第五位是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
艺术消费渐成主流
在拍卖新闻中,上千万的拍品最吸引焦点,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从另一面则疏远了经济实力有限的大多数的艺术爱好者,对举起木槌的拍卖场敬而远之。这一现象在2016年有所改观,Artprice的报告反映出来:“价格在5万美元以下的作品销售增长最强劲,目前在西方市场占比高达96%,艺术收藏正逐步向艺术消费转型。”
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就《报告》分析收藏趋势时认为,艺术融入生活,艺术品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热。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艺术品消费、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投资或将成为未来的三驾马车,而在后两者总体处于低迷的状态下,艺术品消费或许会支撑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转型和结构,改变过去以收藏市场或投资市场为主的状况。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大众化市场。如今的中国新生代艺术消费主体,很有可能改变中国艺术市场的格局和未来。
Artprice和雅昌合作分析全球艺术品市场,制作了针对东西方艺术市场洞察分析的全球艺术市场报告。2016年报告包含艺术家500强排行榜、艺术市场最重大的100项交易,并且按照国家、市场、创作期和艺术媒介分门别类。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