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双春是沪上著名的滑稽表演艺术家,退休后应聘担任上海戏剧白玉兰奖评审。他每年都要看70多部戏,这些戏都是各地报送来的,有京剧、越剧、沪剧、昆剧、评弹、锡剧、扬剧、黄梅戏、杂技等。他说:看戏是个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艺术鉴定,也是一种艺术享受,给自己带来身心愉悦。
童双春原名童永江。他师从姚慕双、周柏春等滑稽名家,勤学苦练,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童演出的独脚戏多系自编,如《师徒俩》、《唱山歌》、《新红娘》、《南腔北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他曾携带这些节目5次赴港、1次去美国演出,受到热烈欢迎。1996年他创立了太平洋艺术团,筹备排演《步步高》、《男保姆》、《满园春色关不住》等大戏,2007年后创立了童双春艺术工作室,策划演出了《老介福》、《不要心太软》等滑稽戏,这些戏均在沪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好评如潮。他退休后担任上海滑稽剧团学员班的授课老师,为传承我国优秀滑稽艺术作出了积极贡献。
生命在于运动。童老信奉“动则不衰”的信条。退休后的他常会到小区里走走,有时还会做一些下蹲的动作。他家住在徐汇区田林新村一幢房屋的六楼,外出归来天天要走六楼,他权作体育锻炼。童老说:树老根先老,人老脚先衰。多走路,可以推迟人的衰老。后来随着年龄增大机体逐步走化,上下楼不方便,他才想到通过房屋买卖,搬到底楼去居住。为此媒体也刊文帮他呼吁了一下,但是仍没有解决问题。而今因为腿脚不便,他几乎“宅”在家中,不外出。
迈入晚年的童双春喜爱花卉,在家庭阳台和楼梯旁,养殖了20多盆花卉,有百合、吊兰、仙人掌、海棠、石腊红等,他常用牛奶水和鸡蛋壳作为肥料来浇灌,长得枝繁叶茂。童双春说:种花爱花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情趣,不仅能给居室与环境带来美丽春色,让人心旷神怡,而且也是一种修身养性活动,能促进人的健康。
童老崇尚健康生活方式,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在饮食上较为随意。他不吃保健品、补品,相信食补;遇到疾病他会抓紧时间去看,既相信西医也相信中医,特别是对一些年老的资深医生,寄予信任。童老平时睡眠质量不是太好,易惊醒,他坚持用中医治疗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童老常说:对老年人而言,患病一定要及时去看,防患于未然。拖延的话,小病会变成大病,大病会变成恶疾,病入膏肓,后悔莫及。
童老家中养了三只小狗,客人一来就汪汪地乱吠,后经主人引导后就变得温和了一些,有的还凑到客人面前闻闻这,闻闻那。童双春说:“狗是最接近人的一种动物,忠诚于主人。虽不会说话,会感觉、领会人的意图。陌生人侵入它的领地,它会狂吠不止,是看家护院的高手。有些宠物书记载,养狗可改善人的心脑血管病症状,促进健康,我信!”平时童老成了狗狗们的好朋友,梳理毛发、训练动作、喂食物、外出溜达,他乐此而不疲。“狗狗确实给我生活带来了快乐,赶走了我心中的寂寞与忧虑。”
心理健康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童双春有四句顺口溜:遇事不烦恼,名利身后抛,得失皆泰然,知足乐陶陶。他说:人的烦恼大多来自于对名啊、利啊、得啊的追求,如能看得淡一些,甚至忘却它,打造一个清静的精神世界,人生就会快乐、健康。平时童双春在生活上没有过高的要求,安于现状。他说:当然那些当红的青年演员远比我们收入高,富裕得多,但我们的生活水平与工人农民比比,已好多了,应当知足,应当心安理得!
谈话中,童双春时不时地插入一些幽默之语,引得大家不断发出笑声。谈到笑,童老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是健康的促进剂,笑是人生的补药。上海滑稽之所以受到那么多观众的喜爱与欢迎,除了内容上健康、向上外,很大一个原因是它给人们带来了欢笑。“除了一些场合需要严肃外,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意一些,放松一些,讲几句笑活,这样活跃一下气氛,会给生活带来情趣。”童双春滑稽上有个老搭档李青,他住在楼下,两人互相串门时就喜欢抖包袱,常惹得旁观者笑得前仰后合。
不久前,“双字辈”老艺术家吴双艺走了。谈起这件事,童老眼眶里含着泪水。他说:而今老艺术家一个接一个逝去,十分伤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但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为自己能为发展、繁荣滑稽事业付出一生的努力而感到骄傲,现在看到后继有人、新秀迭出,我感到十分欣慰。衷心祝福我国的滑稽事业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