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堡镇的“堡”
周幼松
  周幼松

  上海崇明区有个堡镇,这个“堡”字普通话该如何读?

  有个同事因工作曾长驻崇明,初上岛时摸不着方向,问老农:堡(bǎo)镇怎么走?老农回答:勿晓得,嗯得额(没有的)。职工再三解释:就是上面是个“保”,下面个是“土”的堡镇。老农再答:哦,堡(pù)镇啊。时过境迁,回来与我们说起此事仍愤愤然,“明明读‘堡镇’,偏要叫‘布镇’,欺负人么。”我闻之哈哈大笑,这位仁兄,自己不知就里还责怪别人,可笑。

  无独有偶,上海电视新闻有档节目,说的是崇明堡镇青年联手市区大学生在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开展以“保卫母亲河,建设生态岛”为主题的“净滩”行动。这是件好事。问题是,播音员读的是“堡(音:保)镇”,而青年志愿者在面对采访镜头时,说的是“堡(布)镇”。

  同样一个堡镇,岛内岛外读音的差距“咋就呢么大呢”?究竟那个是正读?

  《新华字典》对于“堡”有三种读音。1,bǎo,解释:碉堡、小城;2,bǔ,解释:堡子,有城墙的村镇;3,pù,解释:地名用词,如十里堡。很多人要么按碉堡理解读第一种,要么按地名用词理解读第三种,其实,第二种“bǔ”才是正读。这得从“堡镇”这个镇名的历史来历说起。

  崇明四周环水,无险可守,故历史上多年遭受倭寇袭扰。《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一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所记:“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伤居民,夺财货,沿海之地皆患之。”这也是“倭寇”一词在中国文献记载中首次出现。到明末,“倭患”平息,但海寇流匪依然猖獗,当地民众决意在靠江的乡村围墙自保。据康熙《崇明县志》,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崇明知县袁仲锡呈请朝廷,经同意在沈安状筑堡城一座,后在全县境内又相继增筑九座,规模仅次于方圆四里八分的崇明长沙县城。因居民日增、商贸频繁,堡城周围逐渐形成集镇,因而得名“堡城镇”,后简称作“堡镇”。

  悠悠岁月,众多堡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只遗留下一个堡镇,依稀残存着一段惨烈而悲壮的记忆。堡镇之“堡”,也理当正音:读作bǔ,解作“堡子,有城墙的村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为孙儿生日“惑”
天蓝色的梦
算是一些小小插曲
崇明堡镇的“堡”
记录生态城市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崇明堡镇的“堡” 2017-07-04 2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