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昌起义瞬间:“历史偶然”中的必然(下)
马沈
■ 南昌起义情景复原
  ◆ 马沈

  关键铁桥,失而复得

  1927年7月26日,贺龙与叶挺的部队开始移师南昌,中共在南昌的同志立即进行准备和动员,朱德、关向应等亲自组织南昌群众、各界团体齐聚车站,热烈欢迎两支部队的到来,可是左等右等,从早上等到晚上,不见部队的踪影,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事情的原委是这样,汪精卫、张发奎知道叶、贺的部队擅自开拔后,立即密令独霸江西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布置炸掉涂家埠的铁桥,使叶、贺的部队到不了南昌,不得不返回九江就范。

  执行这个任务的是涂家埠公安局长杜—清,朱培德叫他务必在叶、贺部队的专列到达前炸桥。杜一清确实执行了命令,按时炸断了大桥,而且此时运载贺龙第20军的火车正向大桥开来,尚不知道大桥已经被炸断,事情异常危急。

  令人激动的是,共产党在当地的群众工作已有基础,为工农争利益的口号深入人心,涂家埠桥下一位参加当地农会的杨姓老汉看见大桥被炸后,立即向农会报告,并赶到桥前堵截前来的列车。满载第20军官兵的列车在坍塌的大桥前停了下来,军长贺龙下车后,立即枪毙了炸桥的匪徒,并组织人力物力和铁路工人抢修。参加起义的部队虽然晚了十几个小时,但还是于27日基本上在南昌集结完毕。如果不是在大革命中,工农运动的开展教育了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列火车不论是跌入桥下,还是工人不能如期抢修完毕,后果都难以设想。

  朱德再任公安局长

  在南昌起义中,时任当地公安局长的共产党员朱德是个关键人物。早在1927年6月,朱德就在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长任上,被反共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礼送出境”。7月中旬,根据党的指示,朱德返回南昌,住到进贤街花园角2号,欲再任南昌市公安局长,接应起义。他通过朱培德手下的高参又是好友的李敬镕,跟江西省政府代主席姜济寰打通环节,当时江西各县县长和公安局长均由姜济寰任命才能生效,但姜仍犹豫朱德是共产党的名分,不愿贸然签署,恰巧姜济寰的儿子姜冶方此时已是共青团员,他说服父亲重新任命朱德为公安局长。

  朱德重任公安局长,不但使其干什么工作有了名正言顺的名分,而且由于掌握了部分警力,对于接应叶、贺部队进城,了解城内敌军部署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罗亦农、陈潭秋、宛希先等也是通过朱德传达了中央关于举行南昌起义的指示,开始积极准备起义的各项群众筹备工作。

  周恩来途中遭劫持

  瞿秋白在庐山鲍罗庭寓所举行秘密会议后,马上赶赴武汉,于7月24日晚召开临时中央常委会,决定举行起义,并派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去南昌,全权组织起义。在陈赓护送下,周恩来登船前往九江,船到黄石港时,碰到一伙匪徒以“铲共团”的名义上船抓捕,十几个人围住周恩来和陈赓二人,迫令必须交出1000元现大洋才可放船。可是,周恩来和陈赓身上没有这么多的钱,情急之下,周恩来想起手上戴的宋庆龄临行前送的金表和钻石戒指,当时周恩来不要,宋庆龄说:“你装作阔老板,不戴金表怎么像呢?再说这个以后指挥战斗也可以用上,钻石戒指可以显示显示身份。”周恩来遂把这两样东西摘下来,给了土匪,才得以放行。周恩来没想到,还没到南昌这两样东西已经派上用场,让自己逢凶化吉了。

  起义地点再起争论

  在周恩来赶到九江后,立即召开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同意起义的信息,但关于起义地点,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应该选择在南浔,而不是南昌。李立三对此表示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南浔和九江近在咫尺,国民党大军集结在此,此次一有动静,便于国民党军的“围剿”,况且叶、贺部队已到南昌,地点不能再更改了。周恩来同意了李立三的意见,立即和李立三等人于7月27日赶到南昌。并于当日在江西大旅社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成立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恽代英、李立三、彭湃为委员,任命贺龙为代总指挥,叶挺为代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南昌起义的条件完全成熟了。

  徐林二老立头功

  中共举行南昌起义的决定做出后,刚入党不久,已经53岁的徐特立也从湖南赶到南昌。当他听说老友姜济寰时任江西省代主席的消息后,立即表示愿意和当时也是中共党内老资格的党员林伯渠一起去动员姜济寰参加起义。徐特立与姜济寰是患难之交,早期一起参加同盟会,在姜济寰遇到困难时,曾经出钱接济,并让出自己担任的长沙师范校长一职给姜。林伯渠也和姜济寰有多年交情。通过二人的一番努力,姜济寰答应弃暗投明,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许多布告仍以姜济寰的名义发布,极大增加了起义的政治说服力与合法性,也使起义军少流了很多鲜血。

  告密告到朱德身边

  南昌起义前夕,南昌城内的国民党军计有第3军的2个团,第9军的2个团,第6军尾随叶、贺部到南昌的1个团,第五方面军司令部的警卫团,共有6个团的敌人,其中5个团属于滇军。所以,7月31日晚,根据前委的安排,朱德在南昌城内高级饭庄“广福楼”宴请滇军中的9名团级干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麻痹敌人,一方面可以造成敌团长不在位的状况,有利于起义工作的顺利进行。可是在晚上22时30分许,就有国民党兵跑到饭庄报告,说共产党要搞起义,宴会便不了了之,草草散去。朱德也急忙向起义军总指挥部报告,起义的消息已经走漏,建议起义马上开始。为此起义总指挥部把起义时间提前到凌晨2时。

  第一枪意外打响

  7月31日晚,参加起义的部队已经分别作了战斗动员。零时过后,很多部队就开到了战斗位置,其中,第20军在江西省政府周围布设许多步哨,没有口令严禁通行。可是守备在省政府内的一个连左右的省府卫队,这时也得到共产党要起义的消息,便悄悄打开后门准备溜走,被第20军的哨兵发现,立刻高声喝问“口令”,见对方回答不上来,便朝天鸣枪三声告警。这三声枪响与事先约定的信号正好吻合,等待在各处准备开始行动的部队听到枪响,立即认定是起义指挥部发出的信号。一时间枪声大作,回荡在整个南昌城上空。南昌起义的枪声就这样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就这样从偶然走向必然,成了不可逆转之势。

  恩格斯说过:“一个知道自己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党——这样的党将是不可战胜的。”南昌起义的前辈们,就是这样一批为了党和民族的利益,天大的风险勇于担当、抓住机会就主动作为的人。所以,南昌起义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人民军队诞生了!

  摘自《环球军事》2017年6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南昌起义瞬间:“历史偶然”中的必然(下)
人家的姑娘有花戴
皓月涌泉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7南昌起义瞬间:“历史偶然”中的必然(下) 2017-07-04 2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