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带动城市强
“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吸纳就业能力强,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引擎,我们要准确把握服务外包3.0时代机遇,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在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上如是说。
近年来,为了加快和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徐州市制定了不少优惠政策,每年都设立了不低于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
2016年,徐州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首次过半,多年来产业偏重的局面得到根本转变。在徐州市发改委主任高山看来,服务外包这匹“黑马”的身后,是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的群马奔腾。
一批“新”意十足的产业项目正抢滩徐州。6月10日,软通动力徐州创新综合体项目启动,助力信息产业大发展。此前,徐州智慧信息产业园开园,引来华为、浪潮、新加坡电信NCS等30家国内外品牌企业签约入驻。由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联手的“一城一谷一院”总体规划,最近基本编制完成,将为创新驱动提供阵地……
“产业振兴是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支撑。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经济发展的重心和资源、空间转移到发展新经济上来,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徐州市市长周铁根说。2016年,徐州经济总量接近6000亿大关,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进出口总额增幅全省第一。
“中心城市”越走越远
“来徐州之后,才发现有很多想不到。比如没想到徐州的城市生态这么美,堪比苏南;没想到徐州有20万大学生;没想到徐州交通如此便捷,高铁线路竟然排名全国第四。”SAP集团全球副总裁刘伟惊讶地对记者说。
“想不到”是来徐州的客人对徐州这座城市的最多赞叹。经过多年默默地积攒力量,徐州在整个淮海经济区起到了越来越“中心”的作用。2010年起,徐州牵头推进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每年一次市长轮值会,在医保异地结算、环境跨区域治理、跨界交通对接等方面进行了区域协调机制探索,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围绕着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徐州的最新定位,徐州对“中心城市”的建设之路越来越清晰,咬住“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能级高、集聚辐射带动力强”等中心城市目标,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同时加强联通,汇聚区域发展强大合力。
张梅 陆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