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申城“烧烤天”病人激增~~~
申城“烧烤天”病人激增~~~
申城“烧烤天”病人激增~~~
申城“烧烤天”病人激增~~~
     
2017年07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城“烧烤天”病人激增
各级医院挖潜增能“战高温”
施捷 潘明华
■ 第十医院急诊输液中心高峰期间每天要接收近800名病患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烈日炙烤申城,沪上各级医院门急诊量攀升,医护人员进入“战高温”模式,坚守岗位,延长工作时间,增派人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本市各医联体分流病人作用充分体现。

  暑期就医高峰来临

  连续高温天,导致老年病人和急诊、重症病人增加,本市中山、瑞金、龙华、华山、仁济、新华等多家医院日门急诊均超过1万人次,其中中山医院、新华医院单日峰值逼近1.6万人次;华山医院7月以来单日急诊量比6月增加15%,仅皮肤科单日门诊量就达5300人;龙华医院推出冬病夏治、小儿敷贴等中医特色门诊,人气爆棚,门诊量最高超过1.4万人次。

  正逢暑期,儿童诊疗领域高峰凸显,不少择期手术,如进行五官、扁桃体、髋关节等手术的患儿集中在暑期前来就诊,儿科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和新华医院儿科就诊量激增,五官科医院眼科、第九人民医院牙科人满为患。

  暑期也是烧伤病人高发季节,瑞金医院门急诊量与往年持平,但烧伤病人单日门诊量达到400人,比平时增加一倍,单日急诊量80人左右,小儿烫伤占三分之一。烧伤科主任郇京宁说,烧伤科与气温密切相关,夏天衣服穿得少了,皮肤暴露多了,烧伤危险系数也就大了,因此夏天尤其要注意烧伤烫伤防护。

  延时服务应对高温

  应对持续高位的门急诊病患,多家医院挖潜增能,通过增派医务人员、采取延时服务、改善细节服务等方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瑞金医院启动就诊高峰期预案,除设立医务人员加强班,加派医务人员力量增援门急诊外,还申请大学生志愿者配合做好导诊服务。

  仁济医院增设2台自助化验报告打印机及放射胶片打印机,挂号收费窗口早上提前开窗,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

  中山医院在门急诊处为病患提供轮椅租借服务,增加门诊各楼层饮用水和一次性杯子的免费供应,安排导医陪同行动不便的患者看病。

  华山医院护理部开展“班后4小时支援急诊”志愿服务活动,社工部开展7:00-8:00班前一小时服务,组织20余名职工子女参加暑期志愿服务,静安寺街道老年志愿者每天排班维持现场秩序。

  龙华医院在儿科、肺病科、风湿病科、针灸科等冬病夏治门诊,通过提前开诊和延迟结束的方式延长服务时间,并更新升级门诊一站式自助机,缩短了患者挂号、付费时间。

  新华医院门急诊部面对激增的病人,采取APP、微信、医联网、电话等4种远程预约挂号通道,以及医院内3种现场挂号方式,逐步分流病人挂号,缩短排队等候时间。肺科医院提早开放门诊场所和挂号窗口,在门急诊赠送小扇子、提供绿豆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市医疗急救中心提前做好“战高温”准备,在夏季高温来临前,完成车载救护设备的年检工作,检查所有救护车的车况和空调设施,制定了详细的加班加点计划,系统内开展战高温动员宣传,提升随时应对业务高峰的急救运行能力,确保能够平稳度夏。

  医联体成看病新选择

  不少市民碰到头痛脑热的,不管天气多热、路程多远,以往都要赶往三甲大医院。那么,遇到这种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还有其他就医选择吗?

  在远离市中心的浦东新区祝桥镇社区卫生中心,记者碰到了一名患儿家长陈先生,他7岁的儿子患有哮喘,以前每个月都要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诊,一来一回起码大半天,影响工作更影响孩子学习。去年开始,祝桥镇社区卫生中心加入“浦东儿联体”,儿童医学中心每月派专家前来社区坐诊,还传帮带教社区医生,很快吸引了当地很多的病人。经过一年多的坐诊帮教,当地的患儿几乎都能留在社区卫生中心复诊,而祝桥社区中心的儿科医生也逐渐挑起了大梁,现在每天约有20多名患儿就诊。

  在儿童医学中心一路隔的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还碰到了带孙女看病的李奶奶,她说:“住在塘桥看病方便,家门口就有两家三甲医院。但孙女有个头痛脑热的,看病仍要经过早起排队,万般艰难。去年,儿童医学中心和塘桥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开设了儿科全专团队,成立了医生工作站。孙女再有个发烧感冒的病就不用到儿中心去挤了。”

  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统计,7月以来,日均门急诊量达5000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分析数据发现,上升迅速的是内分泌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五官科等儿童专科,而普通内科病人数量与2016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6.7%。同时,从浦东新区卫计委了解到,浦东新区基层儿科门诊量上升了4%。从中看出,在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核心的浦东儿科医联体内,初步实现了疑难杂症上转儿中心、常见病和多发病下沉社区的目标。

  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上海率先在全国探索专科医联体建设,目前全市16个区共组建区域医联体40余个,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的专科医联体,包括儿科、妇产科、中医、肿瘤、康复等十多个重点专科,医疗资源分布逐步均衡,市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医学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申城“烧烤天”才刚开始,高温天带来的门急诊变化尚未完全呈现出来。未来一段日子,门急诊人数可能还会增加,市民应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盲目到大医院扎堆看病。

  针对“烧烤天”老年人急救明显增加的情况,市医疗急救中心“王牌”急救员吴昕提醒市民,正午时分不要出门,室内开启空调与室外温度保持8度左右,并定期开窗通风,饮食清淡易消化。有独居老人的家庭,要经常与老人保持联系,掌握健康动态变化。

  首席记者 施捷

  特约通讯员 潘明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7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7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各级医院挖潜增能“战高温”
你每天吃够12种食物了吗?
上海叫停“共享睡眠舱”
本科普通批次录取开始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各级医院挖潜增能“战高温” 2017-07-18 2 2017年07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