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虽然已经在近日落下了帷幕,但是关于这部热播剧的讨论依然在网上发酵。原本是古装剧、神话剧一统天下的暑假档期,这部半路杀出的现实生活剧,却获得了很大关注,让人大呼意外的背后,让我们想起了最近在网上热传的一个帖子——《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
“事实上,这座城市根本就没有生活。这里只有少数人的梦想和多数人的工作”,帖子中的这句话似乎戳中了不少人“痛点”,特别是当许多电视剧中仅仅靠着几十集,就完成了绝大多数人可能需要一辈子才能完成的“梦想”,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一些人开始迷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生活的价值。
在《我的前半生》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生活远比电视剧要残酷得多,也更需要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坐标。选择在哪里生活或者居住,那是个人的自由,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更好,所以才会有人选择到大城市生活,而有的人则会选择离开大城市,这其实就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他们或许为了让孩子接受更理想的教育,或许为了让自己找到一份安全感,或许为了更加自由地生活,或许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无论一个人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实际上都在为着自己的梦想而生活。
生活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梦想的实现,而更在于追求梦想的过程,就像我们现在从关注“获得”到“获得感”。“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比如,有房住,收入增加,能接受优质教育,能看得起病,养老有保障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在精神层面,则是需要有梦想、有追求。
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每天都可以得到不少的东西,但人们的获得感未必就能得到提升。人们对于生活满意的评价也是各式各样,由此便会产生各种的不如意:自家的房子不如别人大、自己的车子不如别人的新,有些人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如亲戚家的孩子长得漂亮而怨天尤人。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的付出,生活肯定会给你回报。当我们看到其他人的生活超过自己的时候,你是否也了解他的付出呢?
“造梦式”的生活,永远是只能出现在影视剧作品中。梦想,靠的不是谁的赐予,不是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全靠自己艰苦奋斗、顽强打拼、创新创造,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假装在生活”的恰恰是影视剧中的那些主人公们。人生的梦想,人生的内容,并不在于是否成就大事业,而是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活。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热爱生命》,当年倾倒了无数读者。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走向终点,但热爱生命,拥有梦想,能让你的生活与众不同。
影视剧中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你的生活只有你能主宰。有的人成天在网上叫嚷着生活平淡无味,但却又在百无聊赖中草草度日;有的人抱怨着梦想与现实相差太远,却选择了在碌碌无为中放弃追逐。梦想中的“梦”绝对不是空想出来的,而应该是来自生活的积淀。一个人要有梦想,这其实是件简单的事情,关键是有了梦想以后,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怎样去实践,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不要让对于物质的追求绑架了你的生活,没有人可以许给你一个未来,更不要因为一篇网络热帖就对于自己的生活产生怀疑。
梦想,就在你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