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境外游学,如何避免“游”而不学
姜燕 黄佳琪
  让孩子趁着暑假出国游学,借以熏陶世界文化、开阔个人眼界,已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出境游学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家长们心里未必有一本明白账,不少人还遭遇走马观花式的伪游学。在出境游学市场规模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家长、机构和监管部门如何能让孩子们游出去、学回来,不虚此“游”?

  “现在参加国内的夏令营还不行,得去国外,要是没出国走一趟,都该成‘非主流’了。孩子不但在同学面前没有谈资,还有可能被同学瞧不起。”

  ——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职员李元说。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暑期出境游学,很多家长都坐不住了。

  “在学校走一走,草坪上坐一坐,就叫走进名校?”

  “吃饭多半在中餐馆,住宿在华人开设的旅馆内,就叫全面接触英国文化了?”

  ——参加过游学的学生家长质疑。机构宣传花哨,不少游学成了旅游项目的昂贵“变体”,“学”没游成,光安排购物了。

  “一个报价5万元的美国项目,旅行社至少可从每人次项目中获利逾万元。”

  ——一位多次带队游学的旅行社导游透露。

  “目前,境外游学组织方还没有专门资质认证,不少机构看到红利都希望来分一杯羹。从监管主体看,主要由工商和旅游部门负责,教育部门几乎没有介入,游学机构、从业师资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行业规范不清晰,资质认证无统一标准,加之监管不力,会滋生虚假宣传、责任欠缺、收费过高等问题。

  “充分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一般小学生不宜超过3周,中学生不宜超过6周。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2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中明文规定。但目前各大旅游网站针对中小学生的单个国家游学行程中,几乎都安排了6至8个城市,10个以上的景点。以其中一家游学夏令营的路线为例,提问时间15分钟,参观时间60分钟,购物时间30分钟。

  “这是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指南》发布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就中小学学生参加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谈过看法。但做到这一点,显然不是“到此一游”能解决的,而是要在“游”和“学”上做文章。

  “要跟着对方国家的学生一起上课,由寄宿家庭的父母负责接送,一起做饭,深入对方的生活。整个游学过程就是体验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会和寄宿家庭的孩子、家长展开深度交流。这些交流会有助于我们对国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确实能学到东西。”

  ——一名中学教师谈起组织游学的经验,认为这样的游学可以避免表面化,但旅行社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签订游学合同前,家长应当事先向有关部门了解负责此次国外游学的旅行社是否具有承办出境游的相关资质。要选择合适的目的地,也要仔细研究游学课程、线路、住宿等细节。”

  ——北京一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虎纹建议,从开始签订合同到游学结束,家长们应从保护自我权益做起,时刻监管,促进游学市场的进一步规范。

  本栏编辑 姜燕 黄佳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尚
   第A30版:摩登/新尚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新民眼
梦想,不是在别人的生活中
声音·八方
境外游学,如何避免“游”而不学
新民晚报要闻A04境外游学,如何避免“游”而不学 2017-07-28 2 2017年07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