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作品登堂入室
除了定期推出面向社会大众的“上海美术大课堂”艺术普及讲座和“艺文会”“四季品剧”等跨界高端讲座之外,中华艺术宫于2013年率先在全国美术馆中以文教结合为理念开辟常设的艺术教育长廊。中华艺术宫教育部副主任朱刚介绍,艺术长廊在5年之内发展出三个功能:一是美术,教育的普及展,介绍美术基础知识;二是专辟儿童教育艺术成果,让儿童作品也能在艺术宫登堂入室;三是亲子互动空间增添了体验项目,文化志愿者会定期为学生体验辅导美术知识。“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主动走进艺术宫画画,2016年年初,哥伦比亚著名艺术家博特罗画展上,就有小朋友席地而坐临摹。”而这样的情景,在西方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内是常常见到的。
2016年,结合“创世神话”创作工程,中华艺术宫又与新民晚报社等联合开展“我心中的创世英雄”儿童绘画教育与作品征集系列活动,开展了17场公开课、亲子体验、专题讲座等活动,征集到320件儿童创作作品,其中163件优秀作品正在中华艺术宫艺术教育长廊与知名艺术家们的作品一起展出。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创作,了解中华创世神话和上古英雄人物,学习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优秀品质。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孩子的下笔都有独特的思考和创意。“他们都对自己的画能在中华艺术宫展出感到非常自豪荣幸,这对美育的培养起到了鼓励作用。”朱刚说。
高雅艺术走出场馆
此外,中华艺术宫也尝试着“走出场馆”,通过开展“快乐330”进校园工程,用现场授课的方式对课本教育进行延伸,“流动的美术馆”则是把优秀少儿作品送到学校、社区巡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艺术宫招募的1300余名文化志愿者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专业讲解,还在讲座、亲子体验等活动中担任着现场维护工作,有的还担任着展览策展团队现场助理的工作,成为了“艺术服务综合体”中温馨的存在。
今年的中华艺术宫展览围绕“时代风采”进行,儿童公共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彩绘时代风采,通过艺术美育带动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核心价值观。馆长李磊表示:“很多人会奇怪,为何中华艺术宫会做那么多与‘美术’不搭界的事。其实,美术的外圈是艺术,艺术的外圈是文化,文化的外圈就是价值观。我们希望成为‘美育大课堂’。”
未来,中华艺术宫则依托展览本身,希望在学生基础上拓展全民美育,为各个年龄层提供美育服务。在10月1日开馆5周年当天,艺术宫内还将举行升国旗的仪式。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