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痴呆”这个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记性不好?总是迷路?妄想猜疑?做不了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目前痴呆患者人数已超过1000万,如何阻止老年痴呆的发生,也就是如何在轻度认知障碍的阶段进行干预?
在今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医师李霞教授表示,认知症不是正常老化,也不仅仅是丢失记忆,而是由大脑疾病所引起的。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而言,精准、优质的干预可以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比较长,患者从发病到临终会有很长时间。”李霞教授指出,患者的病情在不同阶段如早期、中期、晚期表现各有差异,因此照护的方法、设备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不同。如何在不同时期,在医院、家庭、社区等不同场所,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照护,显得尤为重要。
李教授介绍,现阶段,国内针对认知障碍症患者进行干预与照护的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院都相当有限,家庭仍然肩负着主要照顾任务。这种情况下,不仅很多患者因为得不到恰当的照料而生活品质低下,家庭成员也因为这种疾病的特殊性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和情感压力。随着认知障碍症的日益普遍,解决这一困境仍需全社会的协作。
据悉,为了提高社会对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的关注,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日前启动了“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家庭和社区建立神经认知障碍分级诊疗康复的全程病案管理模式”研究项目,希望从科普、筛查、转诊、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到照料,针对每位老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的认知管理,从而实现减少发病、保持生活质量与延缓病程。